2021-4-9 | 醫學科學論文
作者:徐翠香 郭冬梅 孔令杰 紀春巖 孔北華 單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泰安市中心醫院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自我評估是相對于外部評估而言的,是指由大學或大學所屬基層單位自行組織的評估。美國高校普遍認為,“大學須依靠自己的手不斷地進行自我評估(或稱自我檢查)”,“沒有自我評估,提高大學水平和進一步充實大學的努力,也就失去了具體性和實踐性[1]。做好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自我評估工作,有益于學校及時發現問題并為校際比較提供參考信息,使學校能迅速地自我調整、完善,進而發揮優勢,形成特色。經檢索發現: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自我評估指標體系(以下簡稱:自我評估指標體系)亟待完善,文章就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自我評價工作進行探討,構建科學合理的自我評估指標體系。
一、自評指標體系設計的思路及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過程就是對評估對象進行深入認識和分析的過程,是對評估對象的總體性認識轉化為對客體局部性認識的過程。自評指標體系是開展自評活動的內容,指標體系的構成直接影響到整個評估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2]。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以培養從事醫學基礎理論或應用基礎理論人才為目標,強調對研究生科研和創新能力培養,文章從其教育質量的內涵和影響因素入手,依據導向性[3]、整體客觀性[3]、科學性[4]、可比可測性[3]和可操作性[3]五個原則構建和規劃自我評估指標體系。
二、自我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上述設計思路和原則,首先,認真分析研究了目前國家、地方和教育界有關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法規,通過相關文獻查閱,在總結和借鑒以往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研究成果(北京郵電大學翟蓉碩士學位論文《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科自我評估系統的研究》、《山東省碩士學位授權點評估指標體系》、教育部學位中心《2008年學科評估指標體系》等)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山東大學等高校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初步擬定自我評估指標體系;其次,對山東大學醫學院基礎和臨床研究生、藥學院研究生群體進行問卷調查,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博士導師、博士研究生填寫的2008年“全國博士研究生教育質量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依據獲得的結果對自我評估指標的相關內容調整修改;再次,組織5名研究生教育經驗豐富,科研突出,且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博士導師(來自于山東大學醫學院基礎和臨床專業)對第二稿進行討論、修改,形成自我評估指標體系(見附表,其中標“*”者為國內傳統研究生教育評估指標體系所缺乏的指標,定性指標已標示,未標示者為定量指標)。
三、自我評估指標體系詮釋
該自我評估指標體系劃分為四個一級指標,各一級指標分為2-5個二級指標,總數13個,在此基礎上將各二級指標具體細化為44個單項評價點即三級指標,附表所示。
1.導師隊伍綜合狀況。導師是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該一級指標包括導師隊伍職稱結構、科研項目與經費等4個二級指標,含16個單項評價點,占全部單項指標的36.4%,能夠真實地體現導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目前各高校導師遴選對職稱、學歷學位、科研項目及經費、發表論文等條件做了明確規定,體現了對導師的質量要求,該自我評估指標體系對這樣的要求具有多側面的客觀體現。
2.研究生綜合狀況。該項包括5個二級指標:研究生招生情況、專業基礎知識水平、發表論文等,由此衍生出15個單項測評點,占全部單項指標的34.1%。其中招生情況力在體現培養單位招收學生的基礎素質,培養規模和能力;專業基礎知識水平力在反映研究生課程學習情況,強調外語水平是前期調研和專家討論的結果,它對優化培養過程,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造性人才尤為重要;研究生獲獎或發表論文是其創新能力的具體體現,研究生留學等國際交流活動能拓寬學生及導師的學術視野,增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社會聲譽是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體現。
3.科研條件。該一級指標包括科研基礎和學科所屬大學圖書館2個二級指標,含有5個三級指標,用以檢測學科點的培養條件和實力。我院導師和博士生填寫的全國博士研究生教育質量調查問卷顯示科研條件是影響博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第二重要因素(第一因素為導師),該項指標能夠體現研究生所處學科環境和學術氛圍。
4.培養質量管理狀況。該項用教學管理與學位論文質量保障制度2個二級指標測量,由此衍生出8個單項評價點,屬于定性指標的范疇,用以考察學?;驅W科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保證體系建設情況。研究教育管理環節復雜,做好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等工作對保障培養質量、科學規范研究生教育管理有重要意義。
四、自我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
1.注重學科特色,突出學位類型。該自我評估指標體系在一級指標的設定上體現了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共同要求,宏觀上具有統一性,而具體到各評價點則充分體現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其信息易于收集整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自評學校或學科無論規模大小,都可根據實際需要即時進行測評,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發展方向。
2.突出質量與效益。質量與效益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在自我評估指標體系設計的過程中,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目標要求和發展趨勢,在重視規模指標的同時,更加重視效益指標,利用平均數、人均數、百分比等評價因素體現效益,例如:導師科研項目與經費、發表論文等評估點,使評估結果更具有可比性、公正性、合理性及導向性。
3.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研究生教育質量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概念,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因素也是復雜多樣的,評估指標不能完全量化[5]。本自我評估指標體系采用定量評估與定性評估相結合,以定量評估為主的方法(定量指標占70%,定性指標占30%),定量指標數據和定性指標資料易于獲得,具有全面性和科學性。
4.著重體現科研與創新。“著重以科研與創新作為評估指標,可以帶動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領域的改革,把提高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它可以促使學校改革陳舊課程,保持課程與當代科技前沿的緊密性,改革教學方法,拓寬課程范圍,開闊研究生進行科學選題的視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時調整不合理的專業學科結構,重視新興學科和跨學科專業培養研究生[6]。”本指標體系與科研、創新有關的因素在13個二級指標中有6個占46%,44個三級指標中有22個占50%,充分體現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類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