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視發展論文
作者:黃繼生
一、印江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印江縣廣播電視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1979年,在大圣墩建起了1W差轉臺,城區人民開始看上電視節目,1982年1KW電視轉播臺正式轉播,1983年成立了印江電視轉播臺,1985年,木黃、洋溪、朗溪、纏溪收轉臺相繼轉播,1987年成立肖家坡衛星電視地面收轉站,相繼開通了中央電視臺一、二套節目。隨著有線電視技術的發展,1992年始建城區有線電視,開通了7套衛星電視節目。隨著城區有線電視的開通,人們對有線電視的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受眾數量多、信息量大,直觀、形象、生動、聲音圖像同步的特點有了深入的了解,各鄉鎮及部分村也紛紛采取政府投入、群眾集資等方式,開通有線電視,并陸續添加設備,增加傳輸節目數量。到1998年,全縣17個鄉鎮所在地和大多數管理區所在地都建起了有線電視機房和網絡;人口集中、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寨也先后開通了有線電視。1998年,國家開始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為農村安裝有線電視提供了便捷條件,農民紛紛主動集資,申請建站,掀起了農村有線電視建設熱潮。至今年,已實施“村村通”125座,“寨寨通”23座,城區電視節目增加到38套,全縣鄉鎮有線電視節目均在12---30套之間,已有13個鄉鎮開通加密電視。廣播電視作為一種現代化的宣傳媒體,進入了千家萬戶,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宣傳路線、方針、政策和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起到了傳播先進文化,推動先進文化向前發展的作用,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提高了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動了我縣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及和諧社會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二十多年來,我縣廣播電視事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文廣系統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的廣播電視事業也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我們認真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部分管理人員政治思想素質不高。在管理過程中部分工作人員不講職業道德,服務意識不強,存在“臉難看、話難聽、人難找、事難辦”的衙門作風和“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壟斷行業思想,對用戶“吃、拿、卡、要”。有的職工工作不服從安排,妄自尊大,我行我素,特權思想較重,損害了文廣系統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二)現有管理體制的局限,制約了廣播電視的發展。一是政事不分。長期以來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既是建設者、發展者,又是管理者、執法者,具有雙重身份,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傾向,造成管理不到位,執法難到位的現象。雖然設立了廣播電視稽查隊,但均是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員兼職,有機構,無編制,無專職人員,而且執法人員流動性大,經常變換,對廣播電視法律法規及執法程序掌握不夠,執法難度大,往往難以有力進行;二是管理體制不順。多年來,縣文廣局與鄉鎮政府在對鄉鎮文廣站的管理上溝通協調不夠,文廣局認為鄉鎮文廣站是鄉鎮政府管理,因此對鄉鎮文廣站指導較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管理脫節現象。由于現行體制局限,縣級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對鄉鎮文廣站難以進行有力管理,對其工作人員難以進行有效的專業技術培訓、指導,管理人員對當今快速發展的廣播電視新技術缺乏了解,僅靠自學和在實際工作中摸索積累經驗,難以適應工作需要。文廣站工作人員納入鄉鎮政府管理,工資福利待遇在鄉鎮,工作主要圍繞鄉鎮政府工作盤子轉,導致了文廣站工作人員大多被安排到管理區或其它崗位工作,沒有時間專門從事廣播電視管理工作。
(三)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廣播電視是一種技術含量高的行業,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維護。而我縣的有線電視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集中在城區有線電視站工作,鄉鎮文廣站工作人員除少數人懂得專業技術外,大都未經專門培訓學習。加之近年來分配到鄉鎮文廣站的大中專畢業生大多不是廣播電視學校畢業的,專業不對口,安置到鄉鎮文廣站的轉業退伍軍人,不懂廣播電視業務,難以從事廣播電視管理維護工作。由于不能承擔鄉鎮廣播電視管護工作,往往被鄉鎮安排搞其它工作,而鄉鎮又急需專業技術人員對廣播電視進行管理和維護,只好聘用社會上懂專業技術、能承擔廣播電視管理的人員。這部分人員,由于是臨時工,工作問題得不到解決,工作不安心,很難從事業長遠發展著想,更多的是采取短期行為或維持現狀,造成廣播電視行業管理不力、發展不快等問題出現。
(四)管理相對滯后,妨礙了廣播電視的發展。一是有時對職工管理不嚴,放任自流,導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分工作人員妄自尊大,我行我素。對城區有線電視用戶數、鄉鎮所在地有線電視用戶數、村集中連片有線電視用戶數、群眾自行安裝接受器等底數不清。有線電視收費人員收費不配帶上崗證,群眾分不清真假,有時導致群眾上當受騙。私自安裝閉路線,收費打白條。二是管理人員服務不到位,對用戶申請入戶、分戶、拆遷、暫停及用戶反映偷竊信號和收視效果差等問題久拖不辦或不聞不問,用戶看不好電視,費用收不上來,沒有經費對有線網絡進行維護改造升級,網絡逐漸老化,收視效果差,又造成用戶抵制交費,周而復始,造成惡性循環。三是對私建“小前端”管理力度不夠。群眾往往從廠家或市場上購買劣質設備,未經主管部門批準,未經專業技術人員安裝,隨便請社會上的人員安裝,便建起有線電視小前端,有的“小前端”可收看境外頻道,傳播一些不健康的東西。
(五)鄉鎮文廣站建設投入不足。有的鄉鎮由于缺乏資金投入,視文廣站為包袱,便采取承包、轉包給私人管理。而私人管理,只是維持現狀或進行小范圍改善,缺乏長遠規劃打算,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相反給今后的管理埋下更大的隱患。當前,部分鄉鎮的廣播電視設備陳舊,信號質量較差,群眾反映看不好電視,而更新設備,增加節目,擴大網絡覆蓋,又沒有資金投入,舉步維艱。
三、加強廣播電視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對廣播電視的領導。廣播電視作為黨委政府的重要宣傳工具,是聯系廣大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要加強領導。各鄉鎮黨委政府和縣文廣局要充分認識到廣播電視對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所起的作用,把領導、關心、支持廣播電視工作,讓群眾收看好電視提高到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上來,切實解決好廣播電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結合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競爭上崗和聘任制。加強內部管理,嚴格財經紀律。要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穩定職工隊伍,逐漸建立起一支業務精、素質好、作風正、紀律嚴的廣播電視干部職工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