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衛生事業論文
作者:羅正里 周涌 王鈺 馮磊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
目前,醫藥院校應屆畢業生選擇到農村工作的為數甚少,農村醫療衛生人才仍然十分缺乏。建立面向農村地區定向招生、定向就業的醫療衛生人才培訓機制,是在短期內解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匱乏的有效途徑,因此,如何激勵醫藥院校學生走向農村,使之更好地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服務成為當前迫切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影響醫藥院校畢業生擇業的諸多因素分析,探討相應的激勵措施。
1醫藥院校畢業生的擇業傾向
1.1近年來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人員隊伍概況
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強,我國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公共衛生設施的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目前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療優質資源和高等醫療人才仍然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大型醫療機構,農村醫療衛生人員隊伍相對薄弱。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村鄉村醫生和衛生員由1980年的2.10人下降到1.52人,平均每千農業人口鄉村醫生和衛生員由1980年的1.79人下降到1.06人。2007年底統計全國城市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2.22人,農村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0.93人,呈下降趨勢。同時,我國鄉村衛生院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從1995年的51797家下降到39876家,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1.2醫藥院校應屆畢業生的擇業傾向調查分析
問卷資料包括兩部分,一是來自吉林省34個市、縣的吉林醫藥學院“村級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項目”半脫產專科鄉醫班鄉醫共285名;二是吉林醫藥學院即將畢業的2007級臨床醫學本科班、2010級臨床醫學專升本科班、2009級護理學專升本科班共358名學生。調查采用問卷調查、訪談法、實地考察等方法。結果顯示,在所調查鄉醫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共59人,所占比例為20.70%;中專學歷人員217人,所占比例為76.14%;中專以下學歷者共9人,所占比例為3.16%。說明吉林省鄉村醫生的學歷層次與專業素質仍然偏低,鄉村醫生隊伍的現狀與新農村建設和衛生事業的發展要求存在較大差距。調查還表明,86.15%的鄉村醫生曾經參加過相關的醫學培訓,但只有40.88%的鄉醫認為培訓效果很好;大多數鄉醫不能參加培訓的原因是工作忙不能離開(45.25%),其次為培訓費用太高(37.51%);70.54%的鄉醫參加的培訓費用都由個人承擔,且自參加工作以來,個人培訓費用累計不超過五千元。以上結果說明,目前吉林省鄉醫培訓的熱情較高,但培訓未達到良好的效果。建立完整的依托醫藥院校農村人才培養和培訓機制勢在必行。另外,培訓費用直接影響鄉醫參加培訓的熱情,政府應予以相應的支持。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58.30%的學生決定在畢業后馬上就業,其就業意向為:80.75%選擇市級醫療機構就業;11.21%選擇縣級醫療機構;5.01%選擇鄉鎮醫療機構;3.03%選擇農村醫療機構。數據顯示,醫藥院校學生普遍不愿去農村醫療機構就業,高校應制定相應鼓勵政策使學生樂于服務農村,同時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招生計劃予以支持,保證農村生源并使其回到農村服務。
2醫藥院校畢業生服務農村衛生事業的激勵策略
2.1定向招生定向培養
所謂定向招生,即生源應以農村為主體,實行招生簽約,畢業后定向回農村工作。培養費用由國家、基層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實行簽約就學,培養出來的學員,一定要為基層的衛生單位工作滿一定的期限。實行簽約就學,如不回農村所在地工作視為違約,可追回培養補貼費用。考慮農村基礎教育薄弱現實情況,招生可適當放低門檻,降低分數線。其優點是來自農村的學生更了解農村的工作環境和風俗人情,更容易適應農村的工作環境,也樂于服務廣大農民群眾,因此有利于減少農村衛生人才的過度流動,更好地服務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在培養定向生時,應著重對其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農村衛生保健服務,應加大對其預防醫學、營養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和心理咨詢等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培養目標為“鄉村家庭全科醫生”,以更加適應于農村醫療衛生工作。
2.2政策支持
政府應加強農村醫療衛生相關的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加大財政投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工作條件并提高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待遇,這樣,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大中城市知識失業產生“推力”,農村不斷改善的環境產生一定的“拉力”,那么大學畢業生就會做出更加理性的選擇。
2.3就業激勵
國家和政府應制定相關的畢業生就業政策,規定醫藥院校的本科畢業生欲在縣級及以上衛生單位工作,必須先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工作滿一定期限。除此之外,對畢業生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如本科畢業生自愿下基層工作滿5年以上者可享受回城醫療單位優先錄用的權力,考取研究生享受適當降分的權力以及工作中優先提拔的權力等。
2.4工作激勵
由于學歷和工作環境等各方面條件所限,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職稱晉升較慢。一方面,為了有效地穩定鄉村衛技人員這支重要隊伍,必須逐步增加鄉村衛生機構職稱晉升的名額,以充分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和上進心,使之不至于感覺“前途渺茫”。同時,也要努力為其創造更多繼續深造及學習的機會,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及時、到位的激勵政策能使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從而充滿激情地為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服務。另一方面,加大表彰優秀的農村醫生的力度,增強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工作的內在動力,激勵農村醫療衛生人員勇于奉獻,爭做先進,才能使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