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學科教育
本文作者:張育頻 陸志強 單位:河北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
一、路徑依賴原理簡述
“路徑依賴”理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提出的,他曾運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是“壞”)就可能對該路徑產生依賴。某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后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其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即:好的路徑會對我們起到正向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沖力,產生飛輪效應,因而進入良性循環;不好的路徑對我們起到負向反饋的作用,就如厄運循環,我們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而導致停滯。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路徑依賴有兩個重要特點:其一,路徑依賴是一個事件的順序,在其中,特定的經濟過程不能從它的過去狀態或行動的影響中擺脫出來;其二,路徑依賴的過程結合了系統性的以及獨特的、不可預測的過程,將必然性與偶然性結合到同一個事件順序中。路徑依賴的兩個重要特點,決定了其作用的兩種機制:一是正反饋機制,即自我強化效應或自我增強效應;二是負反饋機制,即一直或減弱最初發生變化的那個成分的發展趨勢,其作用是使系統達到平衡或保持穩定。
二、高職學科教育教學的路徑依賴特性
(一)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現行的高職學科教育,沿襲陳舊的教育思想,難脫本科教育的窠臼,穿著“高職”的新鞋,走著本科教育“學術型、三段式”、重理論輕實踐的老路,學生走向社會,空有滿腹專業理論,難以進行實踐操作,導致就業困難、從業艱難。
(二)培養目標:現行的高職學科教育,其培養目標定位名實相異,沿襲著學術教育的路徑。在培養目標定位上,不少高職院將學科教育定位于“技能和應用型人才”,而在教育教學實際中,依舊走著學術教育的老路,學生普遍缺乏實習、實訓的機會,實踐操作技能難以提高。
(三)教學管理和教學過程:不少高職院校依舊沿襲“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路徑。具體表現為:未按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規格進行分析;對學生未來從業的崗位群所需技術能力結構缺乏必要分析;未結合與學生系列能力相對應的、必須夠用的理論基礎知識,構建模塊課程的新型教材體系,等等。
(四)教師自身的問題:不少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存在觀念陳舊、知識落伍、技術落后等問題,習慣了多年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既不愿去掌握先進的專業技術,也不愿去搞課程與教材開發,甚至對教學改革持抵觸態度;加之學校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導致高職的教育教學改革舉步維艱。
(五)教育教學成本:高職教育是“昂貴的教育”,實踐教學成本高、經費短缺,是產生教育教學體制路徑依賴的重要原因。不少高職院校是由中職學校合并、轉化而來,由于資金等因素的制約,高職院校在實踐教學設施設備的投入上,進而使高職學生突出表現為實踐能力差,其直接原因之一就是體制轉換成本太高。長此以往,就與國家大力發展高職教育、為實現現代化培養大規模的技術應用、技能操作的高級人才隊伍的宗旨相悖。上述路徑依賴的種種表現,直接導致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進退維谷,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對高等職業人才的需求。
三、破解教育教學路徑依賴的策略
根據前述路徑依賴的兩種作用機制,我們提出破解教育教學路徑依賴的基本原則:一是利用正向反饋機制,實施路徑遵循(或鎖定)策略,即利用其自我增強(強化)效應,對于高職教育教學中經實踐檢驗的那些好的方法、模式等,予以保留或鎖定,使之繼續發揮其效用。路徑遵循(或鎖定)策略———正向反饋機制。二是借鑒負向反饋機制,實施路徑改變(或突破)策略,對于前述制約或阻礙高職學科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路徑依賴的現狀和各種問題,采取措施予以改變和突破———這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基于以上原則,為改變高職學科教育教學中路徑依賴的現狀,筆者試運用路徑依賴原理,提出如下破解對策:
(一)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構建符合時發表展要求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以“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堅持理論學習與應用實踐相結合,培養適應信息化建設需要的多層次、多規格、多元化專門人才。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大力開展以技術創新與技術服務為中心的校企合作,拓展“校企雙需、互動有效”的人才培養途徑。
(二)重新定位培養目標,適應社會需求
關于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教育部曾在《關于加強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高職畢業生要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是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重中之重,要讓學生“掌握專業領域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為此,高職院校要密切結合學生未來的從業需求,以就業為導向,不斷調整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以適應市場需求。
(三)優化教學管理,改革教學模式
從經濟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出發,緊密聯系和依托行業辦學的優勢,構建“以實踐為基礎,校企合作,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教育運行機制。采取“訂單”培養、工學結合、院校聯合方式,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在實踐教學這個重要環節中得到鍛煉,鞏固在校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把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生產過程聯系起來,使學生能盡早了解專業發展態勢,完善理論知識向生產實踐的轉變,從而盡快適應市場需求,掌握生產實踐的第一手資料,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要大力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改革,改進教學法是方法,其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四)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推進專業建設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