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保險經營論文
作者:柳晶 鄭有飛 林衛寧 夏駿軍 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
財產保險是指以各種物質財產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它的保險責任一般來說是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導致保險標的的經濟損失。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超過了7000億美元。我國在20世紀50~60年代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300億~400億元,70~80年代約為400億~500億元,80年代末期增至600億元以上[1],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年均達1580多億元,近3年更是高達2600億元[2]。氣象信息是對大氣變化狀態的搜集、整理、分析預報和綜合,是一種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近百年氣象歷史資料,各種天氣狀況的實時監測系統、未來天氣趨勢預報、災害性天氣評估分析和預警系統(如臺風、暴雨、霜凍)等等。在財產保險中所指的自然災害特指:雷擊、暴雨、洪水、臺風、龍卷風、雪災、冰凌、雹災、泥石流、崖崩、突發性滑坡、地面突然塌陷等,其中,有80%以上屬于氣象災害。所以,保險企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氣象信息,了解氣象災害發生的規律,為保險精算提供準確的、科學的數據,指導保險企業在不同地區實行差異化經營,必將為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氣象信息在承保決策中的應用
整個保險活動由展業、承保、核保、管理、理賠等環節構成。其中,承保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以后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承保決策也就是承保選擇,是對可承保的標的進一步分析、審核,確定承保的費率條件。承保選擇的過程是:識別風險-估測風險-確定可保風險-確定保險成本。風險評估是防范承保風險的重要途徑,借助專家的分析、采用科學手段事先進行評估,使承保風險降到最低限度。財產所承保的標的,自然災害風險都是普遍存在的,其中氣象災害的風險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氣象災害風險的正確評估,能使保險公司承保決策更科學,承保失誤風險明顯降低[3]。利用氣象信息和保險公司的歷史數據,應用統計決策理論可以做以下3方面評估:①災害發生劇烈程度的可能性評估,如暴雨、臺風等可能出現的概率各占多少,強度有多大;②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人員傷亡的最壞和最好的評估;③如何以最少投資來換取防災抗災最佳經濟效益的決策手段評估。其中前兩個方面的評估可以為承保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減少不必要的經營風險。通常情況下,保險公司的核保人對某一特定的保險業務,會考慮到同一類保險標的的歷史賠付情況,抗災能力等因素。
利用氣象部門所提供的天氣趨勢預報,便能了解某一地區氣象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從而決定用何方式承保,合理安排再保險,以確保保險公司經營的穩定,如:對貨物運輸保險,應用氣象部門發布的短期天氣預報,可以分析要保的標的是否處在極度危險狀態,從而決定是否承保,防止投保人的逆選擇行為。著名學者郭迎春等根據農業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對于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長季內所遭受的氣象災害,確定出作物受災級別和損失程度,提出農業自然災害損失率的計算和分區方法。劉麗等[4]以自然災害綜合危險度和易損度指標值作為評判因子進行了自然災害保險風險度綜合評判,根據評判結果得到了各風險區的自然災害保險風險度,并繪制了中國自然災害保險風險區劃圖。保險公司也可以借鑒這些評估方法,根據當地的氣象歷史資料和未來的天氣發展趨勢,制定出各種氣象災害評估和損失程度的指標,從而決定是否承保,預計承保成本并作出承保方案。
2氣象信息在防災核損中的應用
防災核損,就是為預防和減少災害事故的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所采取的各種有效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它是保險的派生職能,也是保險公司管理風險的重要手段。風險控制的手段主要有3種:避免風險、損失控制和非保險方式的轉移風險。就保險標的而言,對于氣象災害的風險,可以應用氣象部門的專業技術和氣象預報信息,結合保險法律賦予保險人的權利,從而達到損失控制和非保險方式轉移風險的目的[5]。具體說來:就是保險公司根據氣象部門所提供的氣象服務信息,對所承保的保險標的進行逐一的排查,發現隱患,通過發整改通知書的形式,督促投保人整改,從而達到減少災害損失的目的。如果投保人拒絕整改,當發生氣象災害造成保險標的的損失時,保險人可以依法不予賠償。下面從氣象信息服務角度來討論其在防災核損中的應用。
①全方位實時天氣實況監測系統。氣象監測儀器的廣泛設置,為保險公司確定保險責任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保險條款規定的保險責任中的暴風、暴雨在氣象學中是有嚴格定義的。保險標的達不到規定的標準所造成的損失時,保險公司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氣象全方位的監測系統可以真實地、客觀地反映災害發生的整個過程,保險公司可以根據監測的客觀記錄,判定災害是否屬于保險責任以及災害所造成保險標的損失的最大程度,以利于主動、迅速、準確、合理地開展保險理賠。此外,氣象部門的防雷技術比以往有了較大的提高,對防直擊雷和感應雷的措施日趨完善,提供給保險部門的防雷整改措施更具權威性。保險部門可以根據氣象部門的意見,作為要求投保人整改防雷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雷擊給保險財產所造成的損失。
②歷史氣象資料和未來天氣趨勢預報。氣象業務數值預報模式的廣泛應用,使中、短期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大大提高,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歷史數據和根據實時監控所作出的中、短期預報進行分析:一是風險區氣象災害可能損失的預評估;二是大面積氣象災害發生前的減災預案;三是大面積氣象災害發生后的災情評估。例如:氣象部門對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可以提前72h作出預報,這就為保險部門的防災防損工作從時間上提供了可能,并且可以根據災害性天氣的強度和等級對保險標的有的放矢地做好防御工作。例如:2001年7月23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茂名市茂港區支公司在強熱帶風暴“玉兔”登陸前24h接到氣象部門的預報,臺風中心最大風力9級,陣風11級,并有大暴雨到特大暴雨的降水過程。根據這一信息,該公司有針對性地發出了25份通知書,并對重點客戶派出專人現場監督。由于事先對重點單位、重點部位有了了解,臺風登陸后,該公司僅用了3天時間就完成了查勘定損工作,災害造成保險財產損失25萬元。由于防災措施得當,經評估,減少保險財產損失約60多萬元。在大部分自然災害的防災核損上,保險公司可以成立防災理賠專家組,專門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氣象信息,從而使經營風險的防范由一般檢查型向技術服務型轉變,使防災核損更加科學化、規范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