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特殊教育論文
作者:孫愛青 陳慶 單位:上海市教育技術裝備部
一、上海特殊教育情況介紹
自2000年以來,上海將特殊教育作為上海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了社會事業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同步發展,為殘疾學生提供多類型、高起點、高質量的特殊教育服務,滿足殘疾學生的多種教育需求,使上海市的特殊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建立健全特殊教育體系,滿足殘疾學生的教育需求我市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和隨班就讀為主體,以送教上門為補充,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銜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體系,基本滿足了殘疾學生的入學需求。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9所,其中,輔讀學校19所,盲童學校1所,聾校5所,初等職業技術學校4所。特殊幼兒園1所,全市共有學前教育點38個,全日制高等教育點4個。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在校學生共9384名,其中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4640名,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學生4341名,特教班就讀學生403名。全日制盲聾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約92名,學前班在園幼兒564名。(1)保障所有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上海市將特殊教育學校招生對象由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智力殘疾等三類兒童拓展到自閉癥、腦癱、多重殘疾、重度殘疾等兒童,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采取特殊教育學校就讀、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不同安置方式,使不同殘疾程度和不同殘疾類型的學生均有機會接受義務教育。(2)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技術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根據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智力殘疾等各類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發展可能,采用舉辦專門的特教職業學校、在普通職業學校舉辦特教班、普通職業學校隨班就讀等多種方式,為殘疾學生提供合適的職業教育和高中教育,為殘疾學生的就業和繼續升學打基礎。目前本市視力殘疾、聽力殘疾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和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已經接近100%;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智力殘疾學生中有66%繼續進入中專、職校接受學歷教育;市聾啞青年技術學校和市盲童學校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3)注重拓展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渠道,為聽力殘疾、視力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創造條件。上海市應用技術學院自2000年起舉辦藝術類聾生大專班,上海師范大學自2002年起為視力殘疾學生開設本科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分別于2004年和2006年起招收視力殘疾學生,并不斷拓展專業。我市在全國首創視力殘疾學生在普通高校隨班就讀的方式,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充分利用設備、師資、專業等資源,開展融合教育。據統計:2000年至2008年,市聾啞青年技術學校312名高中畢業生中,有207名進入高校繼續深造,入學率為66%;市盲童學校45名高中畢業生中,有43名進入高校就讀,入學率達96%。此外,上海中醫藥大學、徐匯區業余大學、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上海電視大學等高等學校相繼通過舉辦成人業余職業培訓班、開展隨班就讀等多種方式,為盲、聾、肢體等殘障人士就業、繼續深造、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創造條件,積極構建殘疾人終生教育體系。(4)開展殘疾兒童早期干預工作,減輕殘疾兒童的障礙程度。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市逐步開展對0~3歲殘障兒童的早期干預工作,以普通幼兒園特教班為主體,部分特教學校學前班為補充,開展以融合教育為特點的殘疾兒童開展早期教育與康復工作,對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智力殘疾、自閉癥等殘障兒童開展早期教育與康復,努力為殘疾兒童提供一個無障礙、無隔閡、能與普通幼兒進行共同學習與生活的相互融合的豐富的環境,該項工作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經康復后的聾兒進入普通小學隨班就讀的比例達50%以上。
2.加大經費投入,不斷優化特殊教育辦學條件(1)優化特殊教育辦學條件。2005年至2010年,我市新建改建特殊教育學校校舍92122平方米,市區兩級政府共投入經費達11735.31萬元,添置設施設備的經費達4817萬元。此外,市教委自2004年開始建立特教專項經費,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于特教學校配備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現代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教育設施設備。市教委專門制定了高于普教學校的特教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確保特教學校有充足的辦學經費。目前,28所特教學校都實現了信息網絡校校通,建有多功能教室。同時,每所學校都配備了用于語言訓練、肢體訓練、感官訓練、生活能力訓練等康復訓練的器材。(2)率先在特殊教育學校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免費教育。從2005年2月1日起,免除在盲、聾、輔讀學校接受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在校期間的學雜費、課本費、作業本費和課外教育活動費等費用。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還根據本地區的實際,不同程度地免除了殘疾學生在校的伙食費等費用。(3)對特殊教育學生實施幫困助學。市教委、市民政、市殘聯等六部門自2003年起聯合推出“扶殘助學春雨行動”,為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家庭子女建立了助學保障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十五”期間,累計接受幫困助學的各類殘疾學生達72029人次,累計資助金額10284.1萬元。一些渴望踏進大學校園的殘疾學生,在春雨行動的支持下圓了他們的大學夢。此外,市民政局還通過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出資100萬元,用于特教殘疾學齡兒童檢測、康復等工作。
3.深化特教課程改革,促進內涵發展根據特殊教育發展要求,上海市研究、編制和開發了一系列新的特殊教育課程和教材,制定了《輔讀學校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試行稿)》《聾高中課程方案》《聾高中課程標準》《盲高中課程方案》《盲高中課程標準》等規定。同時,校本課程和教材的研究在特教學校普遍開展,取得初步成果。
4.加強師資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1)制定專門的鼓勵政策。將特教津貼的發放方式由原來的每月300元變為按工資15%的比例發放,并隨工資的增長自然增長,從事特教事業滿25年的可記入退休金。對從事聾、盲教育滿25年、智殘教育滿10年的教師發給“榮譽證書”和物質獎勵。設立“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專項獎勵,定期對特教學校、普通學校、教研等部門從事特教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的教職工、研究人員給予表彰獎勵。(2)充分發揮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和上海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心等專業機構的作用,全面開展特教學校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以及各種類型培訓工作。在全國率先實行特殊教育教師“雙證”制度,規定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和特殊教育教師上崗證書,特教學校新教師全部為特教專業或其他相關專業的大專以上畢業。目前,特教學校的師資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教育素養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全市1189名專任教師中,40歲以下的青年占71%,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85%,具有中學高級職稱的占4%,具有小學高級職稱的占55%,評選出3名特級教師。全市建立了開展特教名教師后備人才培養的名師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