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女性學論文
作者:趙葉珠 陳志偉 李月華 單位: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
女性學(women’sstudies)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第二次女性解放運動,是婦女運動在學術上的集中體現,并在美國高校最先出現,迄今已有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美國女性學的誕生與機制化過程既是美國婦女運動在學術界的滲透和延續,也是學術界對女性主義的吸納、繼承與發展。美國女性學學科機制化過程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發展階段,即以機構建設推動人才培養、以人才培養推動課程建設和以“機構設置—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的互動推動學科發展。本論文將探討這一過程發生的路徑、特點及其對中國女性學學科發展的啟示。
一、以機構建設推動人才培養
美國女性學研究機構的設置主要有院校和國家兩個層面。在人才培養方面以院校層面的組織和機構為主,國家層面的組織則對女性學研究起著重要的協調和信息溝通的作用,兩者都為女性學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高校女性學系所、女性學中心的建立
1960年,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院長由瑪麗•邦廷擔任,這是戰后拉德克利夫學院的第一位女院長。瑪麗•邦廷曾任魯特格斯大學道格拉斯學院院長,是一位科學家。她常常譴責不尊重女性、忽視女性成就的社會現象和行為。為此,她到任后不久便在學院里成立了美國第一個由女學者組成的女性研究中心———邦廷研究所[1]。隨著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1970年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學院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女性學系(Women’sStudiesProgram———女性學項目)。該系首次開設了獨立的女性學專業,設置了獨立的女性學課程,擁有獨立的一套教學班子、專門的課程設置和運行經費,并建立了由19人組成的女性研究委員會來管理這一項目。女性學系的建立標志女性學作為實體進入高校教學體系,高校開始將女性學作為專門的研究對象來進行教學和研究。隨后,美國高校如康奈爾大學、馬里蘭大學、杜克大學、斯坦福大學等紛紛建立起女性學研究機構。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在美國以高校為基礎的女性學(包括社會性別學)機構至少有400所左右[2]。多數以女性學項目,或女性研究中心或女性學中心(Women’sStudiesCenter),或性別研究中心命名;有些高校則成立女性學系(Women’sStud-iesDepartment)。1995年,美國高校以女性學系(department)冠名的大約有20個,許多女性學項目隨后轉為系。因為“在大部分大學,資源(特別是教師名額)、獎勵和報酬都是按‘系’劃分的,提供資金的機構只知道‘系’和‘系’所擁有的決策權,‘系’是學科最合理的建制”[3]。高校女性學項目和女性學系是以教學為主的機構,主要負責女性學課程設置,并進行學位教育。此外,許多高校還建立了女性學研究機構,主要提供教學以外的服務和活動,如開展與女性相關的性別、社會、文化課題研究,并組織相關會議和講座等學術性工作。如斯坦福大學培養女性學專業人才的項目叫“女性主義研究項目”,也建有女性與性別研究機構,名為“米歇爾R•克雷蒙性別研究所”,是美國著名的研究機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機分校也設有女性學項目和女性研究中心;亞利桑那大學除了建立女性學系外,還建有西南女性研究所等等。表1為美國若干著名大學的女性研究機構設置的基本情況,這些機構均成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機構均由少量核心成員與數十名相關學科的人員構成,可提供本科及研究生層次的教育教學服務。
(二)全國性女性研究組織的建立
除了在高校建立女性學教學和研究機構外,在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支持下,美國還建立了一些全國性的女性研究組織。1977年1月在舊金山成立了全國女性學協會(TheNationalWomen’sStudiesAssociation,簡稱NWSA),該組織由女性研究的團體和學者組成,其主要使命是:支持并促進女性主義的教學、研究、專業性發展及社區服務;將學科、多學科、跨學科、多元文化和全球視角與方法相結合,加強女性學學術研究和提高社會對女性學研究的認識,并增強與女性有關的知識生產過程中的社會批判性,并將這些認識運用于社會和政治實踐活動過程之中;將學術知識和維護女性權益的政治行動相結合,將學術轉化為社會運動。通過出版學術刊物、定期召開年會等形式,發表女性主義理論教學和行動相關的跨學科及多元文化女性主義學術動態,為教師、學生、學者、行動家、社區和文化工作者提供分享研究成果和研究策略的平臺。此外,1981年成立了女性研究全國委員會(Na-tionalCouncilforResearchonWomen,簡稱NCRW);全國女性組織(NationalOrganizationforWomen,簡稱NOW);全國有色人種女性研究所等等。還有一些與女性研究相關的組織,如女性政策研究中心、發展中的女性權利協會(TheAssociationforWomen’sRightsinDevelopment,簡稱AWID)等等。1991年,建立了國際性的女性學網絡通訊(WMST-L),該網絡論壇主要探討女性學的教學、研究以及項目管理方面的問題。這些全國性的女性研究組織對女性學研究起到了協調、聯絡和信息溝通的作用,對女性學學科建設和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以人才培養推動課程建設
美國高校一般都開設有女性學課程。女性學課程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學位課程(專業課程),包括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專業課程包括主修和輔修;二是非學位的課程,如專業證書課程。專業證書并不是一個學位,而是證明在女性研究領域修滿了足夠的學分,有資格以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水平結業。由于各大學的女性學教育形式不同,因此課程的具體設置也迥異。以馬里蘭大學女性學系(UniversityofMaryland,DepartmentofWomen’sStudies)為例,女性學課程建設情況介紹如下:馬里蘭大學于1977年始設立女性學系。該系開設了大約50門女性學本科生課程和30門研究生課程,不僅提供女性學的學士學位、博士學位課程和證書項目,也促進了跨學科的女性學研究。女性學課程及性別分析相關課程的開設,對該大學的課程總量和課程的多樣性產生了影響。目前該系有10位核心教員和80多位來自其他科系的教學人員,核心教員主要教授本系的必修課程;其他教員主要教授與女性學交叉的課程。這些教師大部分擁有多個專業背景的學歷,充分體現了女性學跨學科特征。
(一)女性學本科生的課程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