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創新論文
本文作者:趙巖鐵 單位: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哈爾濱市哈雙路
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它是課程實施的基礎,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支承,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保證,是一所學校辦學實力的具體體現。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既包括設備與設施配備等方面的硬件建設,又包括設備與設施布局、設備與設施之間、設備和設施與人的協調關系、文化展板、行為規范、企業產品與學生作品展示、管理制度和方法等內涵方面的建設。現代職業教育強調“教、學、做”為一體,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做既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1]所以高職院校的實訓室、實訓基地應具備這樣的一個基本功能:使學生處于職業氛圍之中,在完成職業工作任務的“做”中學習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的職業情感,養成職業工作能力;在“做”中學會做事,學會做人。職業教育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環境應是這樣的一種環境:是將教育要素、職業要素、企業要素有機的融合,具備教、學、做為一體的學習、完成職業工作任務和項目實施的條件,傳播企業文化與科學、技術知識,有濃郁職業氛圍的、促進職業素養養成的學習環境。
一、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環境重要性的認識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環境是課程實施的重要基礎,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支承。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的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內容改革、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師培養三大任務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是課程體系建設與教育內容改革的重要基礎。高職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內容改革的基本取向是使學生掌握實際生產中應用的先進技術、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學生構成以實際零件、產品、工藝、流程、工作任務等具體事例為主要結點,由結構、原理、調整、檢測維修、操作方法、材料、工藝技術等知識、技能所組成的應用型的、工作系統化的知識框架。學生職業能力、工作系統化知識的形成是以學生完成職業工作任務的“做”為基礎,在“做”中形成,在反思中完善。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訓教學環境就是為高職學生的“做”提供條件和情境支持。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以專業建設為核心。
實訓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訓室、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重要場所,教學做一體化是高職教學方法改革的基本取向,所以高職實訓教學環境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支承。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環境是職業教育諸要素中的重要組成要素。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知識的建構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利用信息中自主建構的。也就是學生只有通過具體情境,諸如通過拆裝發動機具體活動所建構的發動機結構與原理,拆裝的程序與方法,人與拆裝工具和設備的關系等知識體系才能構建職業工作需要的知識體系。高職教育的實訓教學環境依據實際職業工作“做”的環境進行建設,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實訓的任務與職業工作中的任務相一致,實訓操作的方法、程序與職業工作方法程序相一致,實訓標準與職業工作標準相一致,實訓的氛圍與職業工作的氛圍相一致,學生實訓行為要求與職業行為要求相一致,在實訓中人與物(設備、工具、設施等)的關系和職業工作中的人與物的關系相一致,通過諸多的相一致,使學生建構的知識體系與職業工作所需要的知識體系相一致。
二、教、學、做一體化環境的構成要素
高職院校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訓教學環境有三個要素:即教育要素、職業要素、企業要素。教育要素。實訓教學環境要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條件,創造職業教學、學習、操作的氛圍。教育要素有:在實訓室、實訓基地中設有教學區域,配備黑板、學習桌椅、投影儀等教學設施;配備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完成工作任務所必須的教學設備、設施、工具;張貼知識圖板;配備教具。教、學、做一體化活動中有教師的講授、學生的討論等教學活動,有計算、計劃和方案的制訂、檢測與評價結論的撰寫等文案工作,所以要配備教學、學習設施。設備和設施的建設(設備的選型、配套性、布局等)要具有教育特征,即要滿足學生操作與使用、檢查與調整、觀察與測量等學習性“做”的需要,又要滿足學生產品制造的生產性“做”的需要,也要滿足一組學生的團隊型學習的需要。學生是一個學習者,技術知識、操作方法、操作規程、行為規范、管理方法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內容。以各種圖板來表達技術知識、操作方法、操作規程、管理要求和職業行為規范,可以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加工過程中及時的學習和使用技術知識、操作方法和操作規程,做出職業規范的行為,形成規則意識。尤其這些圖板與教學設備和設施的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掌握這些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具是教育所特有的,教具的作用是以簡約的方式展示原理、結構、功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并不排斥教具,而且要依據教、學、做需要適當陳列教具,學生可利用學習過程中的零散的空暇時間,利用教具進行自我學習。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核心是以完成職業工作的“做”。學生的“做”有三個層次:一是學習生產中所用的設備、設施、工具的使用方法,形成設備、設施、工具的操作能力,這是學生學習基本的“做”。二是使用這些設備、設施、工具完成確定性的職業工作任務,形成完成職業工作的本領,這是核心的“做”。三是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方法、技術完成開放創新型工作任務,這是培養知識型員工的“做”。所以實訓室、實訓基地布局,設備和工具的選擇,標語圖板的建設、人與物關系的構建等都要圍繞這三個層次的“做”來確定。高職教育首先是教育,所以教育要素是實訓室、實習基地建設的第一要素。職業要素。高等職業教育是面向職業的教育,是使學生具有完成職業工作,為企業創造價值能力的教育。高等職業院校就是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干工作,更要會如何去干工作,干出客戶滿意的工作。所以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環境應以真實的職業環境為基礎,以學生職業工作能力的形成需要為重點,進行教學環境的設計。今天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就是明天的企業員工,高職院校的學習除要具備職業的專業能力外,還要具備完成職業工作的策略與程序;認同職業規則,遵守職業規范,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職業要素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行為規范、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管理制度、實訓管理、實訓成績考核等方面。學生實訓行為規范引入職業行為要求;學生實訓工作依據職業工作程序、生產工藝程序來確定;學生實訓操作質量參照職業工作質量標準進行考核;學生承擔企業員工對工作現場的管理職責、將職業工作中體現服務質量、工作質量的非技術性內容引入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