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銀行金融綜合論文
本文作者:段琳 單位:哈爾濱銀行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金融的地位越來越突出,銀行業是金融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創新中求發展,已成為銀行業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金融創新是當今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銀行業規避風險,有效提高核心競爭力,應對國際挑戰,促進銀行業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所以分析金融創新與我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系以及如何通過金融創新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問題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且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現狀及特點
近年來,隨著傳統銀行業務競爭加劇,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意識和創新活動較之以往逐步加強,在組織制度、經營體制、業務品種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1)經營體制創新。一些商業銀行積極探索專業化經營,實現內部的公司化運作,成立了票據中心、資金運營中心、信用卡中心、電子銀行中心、個人理財中心、數據處理中心、產品研發中心等各類業務中心。部分銀行還積極推進綜合經營試點,工行、交行和建行設立基金公司,開始發行銀行系基金產品。
(2)管理創新。一些商業銀行開始構建新的內部經營管理體系,加快以客戶為中心、以風險控制為主線的業務流程再造,通過推行業務前、中、后臺分離,完成數據大集中,并在此基礎上調整內部組織架構,開發各種業務系統,部分業務實現了垂直化的條線管理和業務整合,不僅加強了風險控制,也提高了分析與管理能力。
(3)產品創新。各商業銀行逐漸從傳統存貸款業務為主轉移到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并重的軌道上來,紛紛推出各類創新產品。資產類業務創新表現為對貸款對象的細分和滿足特定融資需要的業務品種;負債類業務創新表現為商業銀行各類主動負債產品的創新,它以各種理財產品為主流,包括各類債券、大額存單、企業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以及與資本市場連接的銀基通、銀證通、銀保通等產品;在中間業務領域,結算、咨詢、擔保承諾、投資銀行、資產托管、基金托管、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創新活動,為商業銀行改變收入結構、提高綜合經營效益、實施經營戰略轉型提供的契機。
(4)服務手段創新。各商業銀行依托技術支持,不斷拓寬服務渠道、改變服務方式、提高業務附加功能,各種自動存取款機、自助銀行服務和銀行卡產品,為銀行增值延伸服務提供了平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網上銀行服務的發展,繼1999年9月,招商銀行率先在國內全面啟動“一網通”網上銀行服務,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全國聯通“網上銀行”的商業銀行以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網上銀行業務,網銀業務發展十分迅速,尤其在城市地區,網上銀行已日益成為幫助居民理財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金融創新對我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分析
1.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影響
流動性過剩問題不僅使商業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面臨“流動性困境”,而且過度的流動性,會催生資產泡沫,2006年滬深兩市股指分別增長了130%和132%,兩市A股總市值和流通市值不斷刷新歷史記錄,而且日成交額也在不斷創出新高。房地產方面,2006年以來,即使在政府部門大力調控的情況下,全國各地房地產價格仍然啊大幅上漲,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平均房價上漲幅度都超過一成,尤其是北京、廣州、深圳等區域中心城市,漲幅更為驚人??梢?,流動性過剩問題不僅會影響商業銀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2.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產利潤率、資本利潤率和人均利潤率是用來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最常用指標。資本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總額)反映資本獲利能力的大小,即每百元的資本金能取得多少利潤,實現的利潤越多,資本的獲利能力越強,資本利潤率也就越高。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資產總額)能有效衡量商業銀行利用總資產創造價值的能力,該指標的數值越大,表明該銀行的獲利能力越強。人均利潤(利潤總額/期末員工人數)反映銀行職工人均創利能力,它綜合反映了一家商業銀行的人才素質、服務質量和運轉效率,是體現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標,也是評估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3.金融創新對我國商業銀行安全性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經濟運行的深層次矛盾尚未徹底解決,社會誠信制度還有待建立,各種利益主體矛盾交織在一起,穩健經營、控制風險成為銀行發展的第一要務。本文選取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比率作為衡量商業銀行安全能力的指標。資本充足率(資本凈額/加權風險資產),該指標主要是從銀行方面衡量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它是衡量銀行能否承受壞賬風險的一個重要尺度。根據現行的巴塞爾協議,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資本充足率低將加大銀行的風險和成本,降低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流動性。不良貸款比率(不良貸款總額/貸款總額)反映問題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重,該指標值越高,安全性越低,反之,指標值越低,則安全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