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行政革新論文
本文作者:孔祥龍 單位:
公共管理以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來實現。從公共管理的運作看,政府在制定相應的規則、政策和采取具體行動所依賴的信息是政府以自己為核心得到的。在信息的收集、取舍上,公共權力的掌握者主要從自己管理的方便角度出發,或者為積累政績而按照上級的指示去采取相應的活動,公民的具體需求和愿望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就有可能造成公共管理決策信息依賴的不完全性。這種局面直接造成公共管理系統內部自下而上的信息量和信息有效性的遞減,而從根本上則造成信息向政府的回饋困難。最后,以政府的需要為出發點的辦事方式實際上造成政府公共管理決策的暗箱操作,而由此也決定了公共管理的主要方式是生硬的命令型或突襲型。
一、全球化行政改革視野中我國公共管理面臨的機遇
1.全球化行政改革給我們帶來了“新公共管理”的思潮,這必將競爭機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務領域,打破了政府獨家提供公共服務的壟斷地位。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也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為了提高我國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特別是基礎設施行業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的做法,在加強公共服務的宏觀管制的同時,將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領域,開放一些公共服務的市場,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和鼓勵私營部門進入提供公共服務的領域。
2.全球化行政改革將為我國的公共管理提供動力。全球化行政改革意味著我們最終接受并服從經由幾百年市場經濟發展而形成的通行規則,從而也意味著不論我們同意與否,都要被卷入或主動加入全球化的政府改革浪潮中,從而更好地適應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并為推進國際合作作出自己的貢獻。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發達國家公共管理改革思想的沖擊。而借著全球化浪潮而來的“新公共管理”思想其實為我們的公共管理改革提供了重要參照。我們不可能完全按照他們的思想去指導我們的公共管理,但是,他們的一些理念和具體做法卻的確可以起到指示作用。
二、全球化行政改革視野中中國公共管理面臨的挑戰
1.全球化行政改革使治理結構呈現出多元化和多層次的特點。由于全球化以科技和知識信息為主要依托,政府運用科技對知識信息的掌握程度就成為政府管理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礎。面對紛繁無窮的知識信息,政府在國內的治理中需要尋找合作者進行信息的交流和有效管理,而合作者正是社會當中的各種組織和個人。實際上,從知識和信息角度看,國家的公共管理已經不可能維持以往那種政府單一中心的格局和權威。政府只是多個管理中心中的一個相對的核心,與不具有國家強制力的其他管理中心并存。因此,深受全球化行政改革影響的我國公共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將隨之呈現出多元化和多層次的特點。
2.全球化行政改革是一股不可逆轉的力量,在它的推動之下,跨國的流動和聯系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緊密。并且,世界市場對資本,人才的優化配置在這個過程中將越來越不受國家、政府的約束、而更多地依賴于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形成、正在形成和將要形成的各種民間組織。這在一定程度上無疑也是對我國的控制力的一個重大挑戰。如果對此無動于衷,或者仍然采取壓制或限制措施,則容易造成國家與由公民個人構成的社會之間的對立和矛盾。所以,改革管理模式以適應和運用跨國流動和聯系,也成為我國公共管理面臨的現實挑戰。
不管是機遇還是挑戰,我們都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國在公共管理中,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的不足,必須以人為本,以個體、更以團體、群體的名義和力量參與到公共管理中來。構建我們的“善治”,建立公民與政府之間協商合作的良好公共管理關系,從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