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材料化學論文
作者:田俐 申少華 劉勝利 易清風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一教學改革途徑與成效
1.培養方案的重新設置材料化學特色專業的改革重點是對材料化學專業學生實施綜合素質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培養。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和創新能力的改革必須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在課堂教學、實驗、設計等教學環節。2010年前,材料化學專業的課程內容主要局限于高分子材料范疇。而現實要求我們跟上材料科學的現發表展進程,反映材料科學的最新成就。因此,在以往培養方案的基礎上,2010級材料化學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開設了復合材料方向,也就是將材料化學專業分成2個平行的方向: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在課程的縱向關系上,材料化學專業新的課程體系確定了“大平臺,小模塊”的課程模式。大平臺包括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它強調專業教育的普適性、系統性和科學性。通過大平臺的設置,使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全新的思維與視角、全面的知識與技能、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小模塊是在大平臺基礎上設置的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方向的專業模塊課,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培養方案調整前和調整后的課程體系學時及學分分布見表1。
2.“三綱”的制訂根據材料化學專業特點和社會對材料化學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我們將材料化學專業設置為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2個課程體系。根據新課程體系的培養方案,重新編制了有關材料化學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及實踐教學大綱,如《材料測試與研究方法》及實驗、《材料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高聚物合成工藝學》、《塑料加工設備》、《材料加工設備課程設計》及《材料復合原理》、《復合材料工藝與設備》、《復合材料結構設計》、《材料表面與界面》等專業課程。在這些專業課程“三綱”編寫過程中,有目的地增減了一些內容,新編的“三綱”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非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3.專業教材的選用根據教師“三綱”的制訂,經相關教師評議、系主任審核、主管教學的院領導審批,選用了合適的相關教材。一般選用的教材為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推薦的規劃教材或“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教材;教材版次以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為主。目前,專業選用的高水平教材(“高水平教材”是指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省部級規劃教材、精品課程教材、各級各類獲獎教材)比例達到42.86%,選用2008年以來出版的教材比例達到71.43%。選用的教材使用效果好,學生普遍感到滿意。2011年6月對07級材料化學專業1、2班共58名學生進行了教材滿意程度抽樣調查,包括內容適應性,出版質量,便于預習、復習程度,課前到書率等4個方面的內容,學生反應良好,滿意率達到87.40%。
4.學期授課計劃的制定學期授課計劃是教師組織課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的具體安排,是對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教學工作的保證,教師在開課前必須編制好學期授課計劃。根據材料化學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題組負責人在安排任課教師時,先考慮教師的科研方向和業務經歷,然后組織各任課教師針對特色專業的性質和選用的教材,按照專業課程表、教學進程表和編制說明等內容要求,編制學期授課計劃,體現教學課時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為了保持高教學質量的穩定性,任課教師名單確定后,一般不隨意變動。同一課程不同年度的學期授課計劃根據教學效果與意見反饋、科研發展的大勢所趨、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都要求有所更新,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專業的發展前沿,也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更好地走上科研道路或走向工作崗位。
5.教案、習題集與答案的撰寫課題組教師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心得體會,通過集體的研究,仔細商量和交換意見,共同完成了材料化學專業相關課程教案的制定工作。這些教案是教師們智慧和能力的結晶,凝聚了教師們的辛勤勞動和大量心血,也是教師們教學內容精心安排、教學方法創新設計的成果。同時,課題負責人還組織了教師們對所擔任教學任務的專業課程進行習題集和答案的編寫工作,這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和加深其印象,也有利于學生及時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從而使學生能把握重點、解決難點,輕輕松松地進入后續課程的學習。田俐老師所撰寫的《材料化學》教案被評為2009年度湖南科技大學校級“優秀教案”。
6.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在廣泛學習、研究了豐富多彩的課件資源后,根據我校材料化學專業課程設置為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2個課程體系的特點以及教師的科研情況,由各任課教師開發制作了相應課程的多媒體課件,這些課件凝練了課程的主體內容和教師們的科研成果精髓。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既生動,又形象,教師可將教學內容與自己的科研所得融為一體,授課內容貼切真實、直觀效果好、淺顯易懂,使學生在抽象的知識獲取過程中培養創新的意識和學會科研的思維。2011年12月我們針對材料化學專業課程的部分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在08級材料化學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共81名、09級材料化學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共92名學生中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均為“優良”。許多學生認為這種“教學與科研互動”的模式教學效果非常好,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并且對科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7.學習信息資源的共享目前,學校寬帶上網速度很快。在完成材料化學專業理論和實踐課程的課堂教學之余,我們要求各位任教教師能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便捷盡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輔導、答疑等服務。我們建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公共電子郵箱、建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QQ群,方便教師之間進行教學的討論與經驗的交流。同時,我們也建立了與學生網上交流的渠道,如班級QQ群、年級QQ群和專業QQ群等,方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教師可在QQ群里上傳學習信息資源,如課程教學錄像、教學多媒體課件、教案與習題、學習參考書和參考文獻,以及其他一些學習資料和網絡資料等;另外,通過這種及時的方式,學生可向教師進行一些疑難問題的咨詢;教師也可及時回復學生,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