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病理學論文
作者:鄒少娜 夏琳欽 唐姝 朱亞平 單位: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教材內容陳舊,與實際需要不適應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成人病理學教學普遍是按照緒論、病理學總論、病理學各論、病理生理學的順序逐章講解[1]。再加上教材內容基本雷同,缺乏個性,實踐性不強,給教學帶來一定困難;教學內容重復,各層次各專業無明顯差別,缺乏連續性和實用性。第二,課程安排與教學模式落后,與新的教學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成人學員的特殊性我們的學生大多為醫院在職人員,且來自基層和社區,并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術與臨床經驗,他們提高學歷層次的動機,一是由于工作需要,必須提高自身的職業理論和技能水平,二是以得到醫藥系統和社會的承認。可以說,他們是帶著問題和明確目的來接受繼續教育的特殊群體。加上成人教育護理學生平時工作時間多,集中學習時間少。針對此特點,我們對成人病理學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除集中時間進行理論授課外,重點在于其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堂上還要教會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與途徑,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學習的設計者與主動參與者,有利于學生掌握自我更新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方法與技巧,注重獨立獲取及應用新知識、新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能力培養病理學教學內容繁多,但是學時數僅為正規專科教學的1/2。考慮到成人教育的實際情況,要求教師精練教學內容,突出重點,明確難點,組織好每一堂課。對于比較淺顯、易懂的內容,可以只做適度提示,或使內容問題化,同學自學為主,必要時歸納小結或提問討論。而重點、難點的部分一定要講解透徹,讓學生充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形成知識框架。病理學和臨床實踐有密切聯系,在教學中,我們常把病理變化與臨床表現串聯起來講解,通過鏡下變化推斷出大體改變,由病理變化推斷出臨床表現。因為成教的學生對臨床的癥狀和體征有著強烈的感性認識,通過聯系,使他們對一些疾病不但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如講栓塞時,提出為什么給患者輸液、注射時要把空氣排干凈?如輸入氣體過多,將會對機體造成什么影響[2]?另外,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學:增加臨床真實病例、尸體解剖案例,插入相應的大體標本及組織病理學切片,以案例引導教學,提出問題,通過教學或小組合作的形式解決問題,培養實用型人才。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問題引導,精講啟發,視聽組合,講導結合,講習結合,講練結合,課堂形式靈活多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學手段多樣化,如利用數碼互動顯微實驗教學、觀察大體標本、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演示、教學VCD/DVD、掛圖和教學圖譜等多種教學形式,課余采用病理學教學網站、開放數碼互動顯微實驗室、臨床病理見習等手段,強化教學內容,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針對成人教育護理學生輕基礎、重臨床的普遍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病理學知識在臨床的實際應用,這樣既復習鞏固病理學的理論知識,又將知識點滲透到相關的學科,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病理學的興趣。重視病理學實驗課。病理學是一門形態學科,實驗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大體標本和病理切片的變化,培養學生觀察、描述病變的能力。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慢性肺淤血時根據肺臟切面特點:肺質地變硬,顏色呈棕褐色,稱其為“肺褐色硬化”。學生記憶時只是感覺這個名詞有意思而死記硬背下來,當在顯微鏡下觀察慢性肺淤血病變時,看到肺泡壁大量纖維組織增生,也就是我們教學時講述的“淤血性硬化”,肺泡腔內有大量含鐵血黃素的沉積,于是我們就可以提示學生含鐵血黃素顏色呈棕褐色,這樣就將肉眼改變和鏡下變化結合起來,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慢性肺淤血的病理改變,并牢記“肺褐色硬化”這一名稱。
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職業性和實用性成人學生由于工作忙、家庭負擔重,只能在不脫產的情況下利用休息時間聽課、學習,課時少,教學時間集中。因此,在教學內容上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學生過去都學過病理學這門課,有一定的基礎,又在臨床工作多年,有一定臨床經驗。依據成人教育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導,教師指導為輔助的教學理念。從傳統單調的“教師講述”的專業知識培訓模式向“自主性”、“開放性”的培養模式轉變,突出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現代性和實用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真正做到學有所用,我們加強了教學內容的應用性,精選教學內容,充實新理論和新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精選教學內容時強化應用病理學內容,同時在教學中注意充實與專業有關的病理學新進展。我們嘗試在成人大專護理專業2011級學生的理論課中,將病理生理學中四大衰竭(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腦病、腎功能衰竭)的內容按系統歸類到病理學的各論里講授。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內容的安排,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效果及滿意度得到提高。如何使學生通過對病理課的學習,學會運用病理學的知識去分析、判斷臨床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病例討論不失為較好的方法之一。臨床病例討論課是針對病理學中的某些問題以病例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教學評估與反饋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病例討論,學員不僅充分應用病理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啟迪和培養學生科學的臨床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法,由于結合臨床實際,教學生動活潑,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學生的歡迎。
網絡教學的應用,進一步擴大教學資源網絡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通過網絡優勢,可以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通過網上聊天室留言本、E-mail等方式與他人交流溝通,向同學、老師尋求幫助,探討學習上的一些問題[3]。同時,我們充分借助于病理學省級精品課程這個平臺,病理學課程教學網站已經建立,病理學課程具備完整的教學相關資源,包括了教學教案、教學課件、實驗指導、課后習題、典型病例、教學錄像等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資源的共享,學員在課余時間自由選擇學習相關內容,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就將病理學的課堂教學延伸到了課堂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