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業設計論文
作者:韓敏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凸顯實踐課程地位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前提和核心。根據工業設計的寬口徑特點,把課程分為大類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減少不必要的和重復設置的課程,增加各種實踐課的學時和學分。在課程形成模塊化的基礎上,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逐步強化設計實踐及整合各實踐教學環節,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創新能力作為總的教學目標,在四年的階段化、模塊化的各實踐教學環節中來落實整體目標的實現,以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重視實踐能力培養,構建實踐課程體系工業設計是藝術和科學的載體,現有的課程設置往往受到傳統藝術設計的課程的局限,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只有重新構建課程體系,才能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因此,開展基于實驗項目的實踐教學,讓學生親歷完整的研究、設計、實現的科學研究與實踐過程,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東南大學突破課程壁壘和學科界限,對全校實驗課程、實驗項目進行跨課程、跨專業、跨學科的整合,系統重構了從自主開放引導—基礎綜合訓練—項目專題研究—自主研學實踐的層次化、模塊化、項目化的實驗課程體系。通過跨專業、大類課程的實驗,學生可以融會貫通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積極開展實踐創新活動,打造實踐研學平臺一是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目前很多大學構建了“國家級創新實驗項目”“、校級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及學院級科研活動體系,學校投入了大量科研經費。如2010年浙江大學設立學生科研項目,投入科研經費300萬元,科研立項71項。二是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學科競賽是檢查學生運用基本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活動,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新競賽、產品設計競賽、機械設計競賽,努力提高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水平。三是激勵學生發表論文和申請專利。發表論文和申請專利是檢驗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并可以給學生帶來自信和榮譽感,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2010年全國發表論文最多的是北京大學,共發表480篇;其次是四川大學,共發表468篇;再次是浙江大學發表340篇。
強化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一是重視課程設計,加強對課程設計的質量把關。課程設計是很好的對之前所學的知識點的實踐檢驗手段。目前設計類各個專業課程設計完成的質量都不高,往往是走過場。因此改革重點是教師對學生課程設計的選題要把關,對幾周的設計過程要控制,每次課程設計結束以后由系里的全部教師打分評估,方能通過。學院也要規范課程設計的工作規范和考核標準,每學期進行抽查,以保證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只有把這些都落到實處,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才會逐步提高。二是狠抓畢業設計(論文),提高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很多學生從大四開始在單位實習,或者急于找工作,對畢業設計不重視。而畢業設計是一次大型的綜合設計實踐,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意義非凡,對學校和企業的無縫銜接也能起到很重要作用。因此,畢業設計的選題、開題、每周的教師指導、論文的期中檢查、展板和模型的制作、答辯的過程和管理、畢業展等等,這整個的畢業設計過程,都要狠抓、硬抓,通過畢業設計,使學生在畢業前實踐水平大上一個臺階。
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已成為學生、企業、學校“三贏”的選擇。首先學生到企業實習,既可以節約企業招聘人才的成本,又便于企業進行人才儲備,并為企業注入新的動力,學生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把在學校學習的設計知識應用到具體的項目中,既可以加深對設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實習優秀的可以和用人單位簽訂用人協議,直接在單位完成畢業設計。而學校通過源源不斷向企業定期定量輸送學生實習,也拓寬了學校的實踐教學空間,促進了學校的發展,提升了人才的質量。而不斷“提高質量”是實習基地建設的落腳點,只有通過學校教學和實習基地實踐學習同步,才能使學生在走向社會前獲得良好的設計實踐能力。
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應采取相應的激勵政策,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既能生動地講授專業理論課,又能扎實地指導設計實踐課的教師,將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主干力量,因此,學校要加大“雙師型”的數量和質量。首先,很多年輕教師畢業后就直接走上了講臺,把這些沒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送到企業去工作,讓教師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和能力;也可以把企業優秀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引進課堂,讓這些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人員,帶著真題手把手地教學生設計實踐知識,這些優秀的人才,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設計實踐本領,并在學校形成活躍的設計氛圍,并帶動其他教師向“雙師型”教師教學轉變。
健全管理和評估制度,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難以對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影響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建立以教學效果評估為質量標準的教學體系,可以規范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教學工作良性循環,使實踐教學成為培養合格人才的有效手段。
總之,在工業設計教學改革中,必須合理分配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在此基礎上構建適合工業設計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多方面、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教學走向創新,是工業設計教育的核心,而要做到這些,需要我們在現實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使之成為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