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學前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馬立杰 單位:河北省玉田縣職教中心
課程設置與內容改革
調整專業教學時間安排。學前教育專業實行學年“2+1”和教學周“4+1”人才培養模式。學年“2+1”指理論學習時間為2年,實踐學習為1年。教學周“4+1”是指每四周理論與實踐學習之后安排一周技能鑒定。
加強課程建設與內容整合。為實現“2+1”人才培養模式,按照“理論必需、夠用,強化實踐技能、培養崗位工作能力”的改革思想,本校構建了科學整合的、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科學合理、整合有度。基礎課針對高職學生特點,注重與后續專業課內容銜接,適應高技能人才可持續發展要求。專業課突出職業能力培養,改進了人才培養方案。同時以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以校企合作為工作平臺來整合教學內容。首先,將視唱練耳、樂理、聲樂課程整合為音樂綜合課,突出特色教育。其次,將健康、語言、數學、藝術、社會課程整合為五大領域綜合課,結合幼兒教師口語課,培養學生授課基本素質。再次,將舞蹈課建設成舞蹈系列訓練課,開設蒙古舞、傣族舞、藏舞等民族民間舞、現代舞及古典舞的教學,結合技能鑒定、文藝演出等活動,培養學生舞蹈表演及創編能力。最后,將軟筆書法、硬筆書法、幼兒簡筆畫、國畫、剪刻紙、泥塑整合進大美術課堂,實行項目教學法,普及基礎知識,因材施教發揮特長。在教學與實踐結合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然后進行改革、完善,實現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教材,并組織學生到崗位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每門課程都配有完整的教學大綱,除大綱中規定的專業知識、技能外,每年在學生專業見習、實習之際,學校還會對用人單位和就業學生開展跟蹤調研,征求對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選擇內容。專業課教師在教學時也會結合行業需求、行業規則進行指導或提出要求;聘請的行業專家在專業講座、前沿理論與實踐課、第二課堂教學中更是結合實際強化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的養成。
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教學中積極探索工學交替、課堂與實訓場所一體化等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展開教學活動,音樂綜合等課利用多媒體或實訓教室,幼兒英語教法等課約有20%的時間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教學中也積極探索各種考核方式,舞蹈、音樂綜合課實施小組考核;幼兒英語教學、五大領域綜合課實行模擬教學;蒙氏教育、親子教育理論與實踐實行現場操作;育嬰知識與技能、營養配餐與衛生實行以證代考;Flash動畫制作、電腦美術實行無紙化機考。在考核中,針對不同科目,還制定了計算機隨時達標考試。教、學、做、練、考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感知、體驗、操作中學習,強化了學生能力培養。
強化技能訓練和實踐教學。開設舞蹈、聲樂、器樂、書法、繪畫等活動社團,并定期舉辦鋼琴、舞蹈、手工、英語故事表演、課件制作等職業技能競賽,強化技能訓練,提高技能水平,大力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專業技能大賽,評選技能標兵以促進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
規范教學管理,嚴格監督檢查。教學過程中,認真貫徹落實專任教師聽評課相結合、學生測評與學生座談會相結合、行業專家檢查督導相結合的“三結合”法;教學評價時,堅持課堂內外評價結合、試卷與大賽(理論與實踐)考核結合、行業專家與專任教師考核結合、課程成績與資格證書結合的“四結合”舉措。除學校制定的實踐教學相關制度外,學前教育專業也制定了《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培養方案》、《學前教育見習班主任活動方案》等十余項規章制度,確保了教學基本功訓練的落實、見習實習“雙師配給制”(行業指導教師與專業帶隊教師共同指導、檢查)的貫徹執行。
優化團隊建設,加強隊伍培養。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研究和成果應用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逐漸建設成了一支科研實力強、教學能力高、業務水平精的教師隊伍,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師質量的機制與政策,形成了教學與科研骨干隊伍和梯隊結構。
教學條件建設
本校全體教職員工努力創建校內外教學實訓科研一體化的工作基地。校內設有琴室、畫室、舞蹈室、手工制作室、微機課件制作室等專業訓練場室。校外建有幼兒園、教育培訓機構等不同類型的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工作崗位,這些充分保障了開放式辦學、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實現,保證了校企聯合開發課程與教材,也保證了教師掛職鍛煉工作的開展與任務落實。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機制設置
為使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一畢業就能適應工作需要,本校以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為出發點,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開發實習實訓基地,結合校外幼兒園在學生就業前開展頂崗實習活動。把學生安排到一線崗位,簽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實踐協議》,同時結合幼兒園配備專業指導教師定期聽課、評課、議課,并啟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考核辦法》,強化實習效果。整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與考核方式的課程受到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致好評。學生感覺學習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同時,以職業素質為核心所開展的形式多樣的科技、文化活動,如基本功訓練、職業技能大賽、專業匯報會等能力發展平臺,充分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工作效果顯著。學生公德意識強、學習積極性高、職業技能好,為學校贏得了眾多榮譽,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