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子技術論文
本文作者:梁銀鳳 單位:吉林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在拋棄了傳統的高職汽車電子專業的刻板教學模式后,筆者認為新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建立在以上教學目標上的更加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教學體系。具體表現為改革后的教學模式采取的是1.5+1+0.5的基本教學模塊設計,下面筆者將對其進行詳細分析:首先,第一個“1.5”指的是學生在校的第一個學年和第三個學年的上半年都采取在校學習的方式;而其中的“1”代表的是在第二學年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采取工學交替的學習模式;最后的一個“0.5”則代表的是在學生學習的第三年的下半年,作為其自主實習的時間。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有效的將理論教學和實踐結合起來,并且通過時間上的互補,避免了理論學習和應用失效的割裂,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提高。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課程體系的設計,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依據之一,也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流程的重要指導方案,所以,在汽車電子專業的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做好課程體系的重新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給予我國相關文件的內容,以及《汽車修理工國家職業標準》中的相關規定,筆者認為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汽車電子專業的課程體系應該按照“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的步驟來完成,因為這種形式不僅遵循了學生的成長規律,還有助于建構和組織新的教學內容。從教學內容的改革的角度來看,不僅應該講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各種基礎教學內容融合進去,還應該增加一些新的實踐課程以及可選擇俄公共選修課程,以供學生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揮自己的長處。
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實訓基地
高職教學區別于其他的高校教學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其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實用性和市場性,因為高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所以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應該針對其這一特點,走校企合作之路,與汽車企業深度融合,以創造真實的生產實踐環境為原則,按照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現代化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設施和儀器設備,提高儀器設備的現代科技含量。隨著社會對汽車電子技術高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巨增,現代實訓基地不僅要為教學服務,而且應該具有服務社會的功能,為此,我們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上按照政府、學校、企業協作共建、資源共享,“對內實行企業化管理,對外實行準市場化動作”的建設方案來實現。在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中,我們注重與企業合作,借鑒企業中的職業教育理念和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將汽車電子方面最新的技術導入學校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推進本專業課程改革,為企業培養所需要的汽車電子高技能型人才。高校汽車電子高新技術實訓基地除了為學生學習提供實驗實訓以外,還具有為社會服務的能力。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汽車專業示范性建設的資源和教學優勢,師生共同創建汽車電子技術工作室,積極為社會及企事業培養汽車電子技術專業高級人才,為汽車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技術培訓,為汽車維修企業提供汽車電子方面技術支持。
雙師型教學團隊伍建設
高素質教師是培養學生“高技能”的保障,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建設、實訓條件建設和實踐教學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即“雙師型”“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的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的支撐。加強校企合作為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一方面我們通過從企業生產一線中聘選技術精湛、有一定理論基礎的“能工巧匠”,經過教學業務培訓,擔任實訓指導教師或整個教學過程的任課老師;另一方面,我院采取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素質教育與專業培訓,如提高學歷、專業技能的培訓、企業掛職鍛煉等。通過繼續教育培訓,優化教師結構,綜合考慮職稱、學歷、學緣、年齡等結構特征,力爭形成學術造詣較高,授課及實踐經驗豐富,團隊協作精神好,業務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素質培養,建設一支適應21世紀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汽車制造業的發展,高職院校的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也面臨著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和調整。上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對該問題進行了分析,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實訓基地、雙師型教學團隊伍建設等幾個方面談了對該文的認識,諸多不足,還望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