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班主任德育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蘭重秀 單位:廣西柳州市柳城縣東泉中學
農村家長有的貧困的賣房子、賣地的供孩子讀書上學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農村家長雖然文化層次低,但是對知識的認同還是和我們教育工作者站在同一個高度。抓住這一點“對知識認同”的難能可貴之處,讓學生愛家長、尊敬家長、誘導家長走出沒有文化的誤區。讓學生引導家長做一些有發家致富、利國利民的事情,把家長的精力從麻將桌上抽出來多陪陪孩子,多為社會創造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德育教學工作,不簡單的是課堂里的說教,面對具體工作用具體的方法和態度。在擔任農村中學的班主任工作中,由于農民勞作的季節性差異問題于是產生了許多外出打工的父母,也留下了大批的無人看管的留守兒童。如何培養留守兒童的自信心、自立自強的信念,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自信心和自立自強的建立是和生活環境和人生經歷相互關聯的。
在教育工作中我們都知道太富饒的土壤長不出堅強的植物的,只有在坎坷、貧瘠的土地里才會有不畏風雨和干旱的堅強的植物。孩子也像小苗,老師一味的用語言去強調學生要自強自立是起不到作用的。這一點在留守兒童本能的自立自強中我深有體會。留守兒童有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無論什么幾乎都是自己親自去做。
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不用教育工作者去可以培養,就可以在留守兒童的身上充分體現。留守兒童在自立自強上具有相當的優勢但是在其它方面卻具有一定的弱勢,這個需要我們在德育工作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就是缺少一種自信心,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在外打工,家里的經濟環境很好,孩子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留守兒童得到的是長輩的一味溺愛,長輩們沒有教育方法只是一味的給錢。
缺少自信心的留守兒童,在學校里班主任老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參加各種活動等方式對孩子進行鍛煉和啟發。培養孩子積極勇敢的生活態度,頑強自信,開朗熱情的生活態度,讓在外面打工拼搏的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滿懷希望。把孩子交給學校去外面工作更加放心、安心。跟隨爺爺、奶奶生活飽受溺愛的孩子。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讓學生知道,家長離家在外辛苦工作賺來錢供孩子上學多么的不容易。
引導孩子用思念父母的痛苦去理解父母思念孩子和家園的痛苦。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上有用錢買不來的東西就是“愛”,讓孩子珍惜父母在外打工辛苦賺來的每一分血汗錢。即便錢很多,多的花不完,這個錢也是用痛苦的思念換來的。孩子渴望得到母愛,錢也是母愛和父愛的一種方式。教會孩子珍惜每一分錢,就是珍惜父母對自己的愛。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走訪家長,在家長中開展溺愛不當造成各種危害的討論,讓家長自發的感覺到愛孩子就要從教育孩子開始。
有些父母脾氣暴躁,喜歡打罵小孩,與孩子矛盾大。例如:一家長認為孩子偷了10元錢,就不問緣由打罵孩子,導致孩子三天不吃飯,就來學校求助老師。我的做法是做中間人,協調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分別作了孩子和家長的思想工作,用語言疏導和溝通其中的誤會。在疏導情感的同時教會了家長怎樣處理矛盾的辦法,教會了孩子怎樣與人溝通的技巧。中學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在農村的教學難點是教育學生的同時還要教育家長。
教育的同時加入自己在自己孩子教育過程中的事例去啟發家長教育孩子的靈感。帶著家長感激,學生喜愛。我帶的每一個班級在每個學期都獲優秀班級的集體榮譽,我本人每個學期都以優秀班主任的稱號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愛戴。在這個融洽的生活環境里班上的學生成績也是年級最好的。我的切身經歷就是德育工作成功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