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藝術理念論文
本文作者:陳云華 單位:上海行健職業學院學前教育系
由于影響幼兒音樂教育水平高低的關鍵是教師的音樂素質,教師對他們的影響是最大的,幼兒是根據老師的教導明晰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所以說,幼兒教育階段是美學教育的最佳時段,它會影響整個人生。對幼兒教師來說,應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強化美育,讓孩子在邁出人生的第一步中就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和藝術教育。兒童雖然有藝術創造的本能,但如果不經過長期的培養和訓練,這些能力是會逐漸退化的。教師要利用兒童的藝術本能,采用適當的手段,不斷誘導。音樂藝術教育能使兒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
比如幼兒園里的音樂游戲,能滿足幼兒的好動性和表現欲望,通過身體運動(搖擺、跳、戲劇化動作),對顯著的音樂特征(速度、節拍、力度)或特定的音樂發展變化做出反應,并具備表達出這種感知的能力,改善他們獨自和集體音樂活動的準確性和表現力,同時對培養幼兒活潑、歡快的情緒和遵守規則的良好行為具有積極的作用,從而啟迪幼兒的社會責任感。可以說,幼兒教育是以藝術為主線的娛樂教育,孩子在這樣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認知感知、培養技能。因此,對幼兒園教師來說,既要把握幼兒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又要熟悉音樂藝術的特殊性,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幼兒音樂教育能夠切實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
近年來,幼教專業考生的文化素質在不斷提高,但相對來說,考生的綜合藝術水準則有所欠缺。如對音樂的敏感度、學習音樂的能力等方面還較欠缺。幼兒教師的培養目標應著眼于提高其全面素質,而不僅僅是文化素質。將技能技巧作為教育幼兒的手段是必要的。高職專業畢業的幼師,應該是能講、能寫、能唱、能奏、能跳的全能型人才。因此,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目前,學前專業開設的音樂類專業課程主要有琴法、舞蹈、樂理、視唱等。高職學前專業招收的學生不同于其他藝術類本科院校的學生,他們大部分沒有專業基礎,而他們要通過有限的在校時間掌握較全面的相關音樂知識及技能,因此我們必須注重教學內容與將來的實際作用相結合,應該有針對性地、有的放矢地進行實用性的教學。如在鋼琴教學中應注重伴奏、技巧及音樂理解力的培養。因為,幼兒教師需要的是簡單樂曲的示范彈奏及實際伴奏能力,所以在鋼琴教學時,要科學地安排好學習進度,在有限的學時里取得理想的效果,以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針對學生專業的特點,在鋼琴教學中應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獲得鋼琴基本彈奏技能。可大致分三方面:1.通過音階、琶音、和弦(三升三降)的練習,達到手腕手臂相對放松、手指獨立運動和熟悉各調式調性等能力,同時也初步掌握樂曲演奏的基本技術要領;2.通過視奏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達到熟悉樂譜、熟悉鍵盤的目的;3.在鋼琴專業課上把基本練習、視奏練習、彈奏小兒歌或為兒歌配置伴奏以及自彈自唱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實用的目的。另外,加強對學生音樂作品理解能力的培養。結合具體作品,發掘出音樂的內在和外在的意趣等,這些對于幼兒教師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較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組織能力、一定的專業水平及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是作為幼兒園教師必備的能力,因此,筆者建議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這也是幼師音樂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才能,尤其對培養學生從事幼兒音樂教育的實際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如經常組織班級文藝活動,如合唱隊、舞蹈隊,組織各種音樂小組等;還可開設二胡、手風琴、古箏、琵琶、電子琴等選修課程,使學生了解和接觸多種樂器,初步掌握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與性能,以便更好地勝任將來的工作。除此之外,還應該認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音樂文化調查,組織學生參加幼兒音樂課實習,使學生把在課堂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到實踐中去,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其組織能力。
學生除了掌握唱、跳、彈、奏等技能技巧以外,在音樂活動中還應有悅耳的嗓音、親切的教態、感情真摯的歌唱和表演動作,這就涉及音樂技能教學與音樂教學法教學是否脫節的問題,也是當前幼師教學應引起高度重視且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協調解決好二者的關系是切實提高幼師教育實踐能力和幼兒音樂教育水平的關鍵。因此,學生應掌握一些科學的教育理論。未來的幼兒教師必須會使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并把這些優秀的手段廣泛應用于教學工作中,即運用動感的教學形式使兒童聽覺、視覺、心腦、體能協調作用,使兒童有興趣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對節奏活動的時間、空間、動作進行體驗;學會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兒童體驗集視、聽、歌舞表演于一體的活潑愉快的教學方式;采取一些教育實習以外的實習課讓學生討論,教師點評,師生共同探討音樂教學法,把幼兒園音樂教學的課程標準作為幼師音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