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食品研究論文
作者:莊乾燕 單位:黑龍江省鶴崗市農業委員會
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鶴崗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總體形勢較好,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鐵路車皮不足,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二是原糧價格過高,企業成本增加,導致效益下降。三是食品工業原料基地發展滯后,基地生產規模小,產品數量少,滿足不了食品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四是項目資金不足,對項目建設有很大影響。五是食品工業經營層次低,產業鏈短,農產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特別是缺少實力強的精深加工企業集團和上市公司的拉動,沒有形成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影響綠色食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1-2]。
發展目標及重點
1發展目標鶴崗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目標:用5年時間,形成綠色食品主導產業,建成一批較大規模的具有區域特色和優勢的農產品基地,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群,創立一批名牌農產品,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市場網絡體系。主要農產品的優質率、商品率和加工轉化率大幅度提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業化經營率達到80%左右,綠色食品產業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龍頭,成為加速農村城鎮化的龍頭,成為農民富裕增收的龍頭,成為建設三江平原優質綠色食品工業基地的龍頭。到2015年全市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16.7萬hm2以上,占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0%左右,全面建設好綏濱3萬hm2、蘿北1.3萬hm2國家級綠色食品水稻標準化原料基地。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發展到100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20戶。帶動區域內基地面積33萬hm2,帶動基地農戶5萬戶,實現戶均增收2500元。食用菌基地,年栽培黑木耳3000萬袋,產黑木耳1200t。大力發展城郊型蔬菜生產,2015年達到4000hm2。年蔬菜生產總量達到18萬t,地產蔬菜自給率達到70%以上。農民人均蔬菜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
2建設重點在未來幾年,鶴崗市綠色食品產業化要重點規劃建設好“東寶蘿綠色食品產業化帶”,即從東山區起經寶泉嶺到蘿北名山鎮作為今后鶴崗市綠色食品產業布局的重點,力爭用5年時間,初步建成集水稻、玉米、大豆等綠色食品生產加工、林產品加工以及生態農業為一體的綠色食品產業帶,建成鶴崗市城市轉型接續產業集聚區,實現在全省東部率先建成綠色食品工業基地的目標。要著力抓好水稻深加工產業、玉米深加工產業、大豆深加工產業、乳制品加工產業、肉類精深加工產業、食用菌產業、蔬菜產業等7個重點產業和水稻、玉米、大豆、生豬、奶牛養殖5個原料基地建設。
建議
1加強區域聯合加大市、局、場、縣聯合共建力度,做到互為龍頭,互為基地,打破區域界限,實行優勢互補,聯手發展。制訂市、縣(區)和農場統一的綠色食品產業扶持政策,推動互惠互利雙贏。
2加快項目建設通過領導分工包項目等辦法抓好工作落實。重點抓好萬源糧油公司水稻深加工、興匯100萬t玉米深加工、泰豐公司水稻深加工及稻殼發電、佰平和寶豐米業稻殼板、經緯糖醇公司木糖醇等,一大批精深加工項目建設。
3扶強扶壯龍頭企業組建綠色食品產業集團,重點抓好4個水稻加工集團、1個玉米加工集團、1個大豆加工集團、1個發酵類食品加工集團、1個肉類加工集團等八大集團建設,提升全市綠色食品產業整體水平[3-4]。
4出臺扶持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出臺一整套切實管用、能夠落實落靠的扶持政策,扶持綠色食品產業龍頭企業發展。
5加大綠色食品市場開拓力度強化監管,確保綠色食品生產質量和市場信譽。千方百計鞏固好現有外埠市場,積極開拓新的銷售領域。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通過組建集團的方式,統一開拓市場,逐步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綠色食品市場體系,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6切實加強領導由鶴崗市委、市政府高層領導與農墾、森工、鶴礦高層協調運作,著力解決困擾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政策統一、資源整合、基地建設等重大問題。市、縣(區)強化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專門成立綠色食品產業推進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工作,每年調整出臺新政策,積極研究、探索和解決新情況、新問題,保障綠色食品產業不斷提高水平和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