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子技術論文
本文作者:周作茂 單位:三峽電力職業學院
讓學生有真才實學,就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實戰的機會,激發出他們自覺學習、主動鉆研的學習潛能。開展第二課堂,成立電子制作興趣小組。讓部分尖子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組織、有目的、有秩序地開展活動,借用高新技術手段搞一些科技開發,研制一些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科技成果,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分專業分層次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專業分別采用不同的模塊和項目進行理論和實訓教學。將理論知識分為基本電子技術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模塊;將實訓分三大模塊和四大項目。三大模塊是:基本技能實訓模塊。專業技能實訓模塊。綜合技能實訓模塊。四大項目是:電工基本技能實訓。電子基本技能實訓。電子器件技能實訓。控制器件技能實訓。學生的創新思想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在評估階段:學生對照該項目評價的具體標準,進行自評和組內互評,評價要客觀公正。
通過評價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優劣,并懂得在此基礎上如何提高,從而達到模塊教學的目標。教師根據學生項目的完成情況和《學生學習過程記錄卡》,結合學生的自評,指出問題,提出看法,與學生交流取得共識,最后對學生評定等級。
第一,教學觀念的轉變。新課程的實施和教法改革應遵循教為主導與學為主體的原則。學習過程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積極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不應是知識的傳遞者、灌輸者,而應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構成的雙向活動。
第二,把握理論的切入時機。項目課程雖然非常注重實踐,但并不否定理論的重要性,而是結合項目任務來講解理論,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打破單一講授理論的模式。因此,應該選擇在學生迫切需要理解實踐過程所產生的問題時再插入理論知識講解。
第三,教室和實訓場所一體化。采用項目教學法后,教師的講授和指導、學生練習和咨詢相繼進行,教學場所也應相應地發生改變,使教室和實訓場所合二為一。
第四,評價內容多元化。新課程的每個項目練習都有直接成果可以評定,但僅此就得出結果是不科學的,應做到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相結合。
當今,電子技術普遍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電子技術教育要跟上時發表展的步伐,教師要勇于創新、勇于爭先,不斷更新觀念,提高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根據講授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不斷探索新的、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思考、觀察、比較、判斷、推理、歸納,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到真本領,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才能使電子技術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不斷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