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學語文論文
作者:郭麗 單位:長沙縣碧桂園威尼斯中英文學校
敬業精神匱乏。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教學方面,有些中學語文教師責任感差,對工作馬馬虎虎,敷衍了事,不認真備課,不批改作業,不遵循教學規律,教育創新缺乏探究;2.在對待學生方面,有些中學語文教師實行歧視待遇,只關心和重視成績優秀的學生,而對差生不管不問,甚至諷刺和挖苦學生,嚴重挫傷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甚至有些教師物欲熏心、趨炎附勢,對有地位背景家庭的孩子格外關照,以謀取自己的仕途;3.在工作方面,有些中學語文教師缺乏工作激情,積極性不高,在教學研究上投入的精力和時間太少,工作效率低下,安于現狀,滿足現狀,缺乏競爭意識。
人格魅力缺失。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格魅力是學術影響的堅實基礎,中學語文教師應具有四射的人格魅力,獨善其身,吸引并引導學生。可是,有些中學語文教師忽視了人格魅力在學術影響中的重要性,修養不足,有的教師過分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和對物質利益的索取,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有的教師言、行、飾不得體,在課堂上,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地批判社會現象,發牢騷,或者言語措辭不當,而且舉止粗俗、儀表不整,嚴重影響了教師形象,對學生的成長也起到不良影響。
強化基本功。首先,要想具有厚實的基本功,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是做一名語文教師的必須條件。其次,采取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實行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尊重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應體現在教育的整個過程,每個環節,每個細節。人的身心發展有他內在規律的科學東西,尊重學生,就是尊重這些規律的科學東西。因為尊重,所以責任。因為責任,所以探究。師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礎上探討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而且也拓寬了教師的思路,擴大了教師的教改視野。再次,要養成思考的習慣,這是一個有教育思想的語文老師必備條件。“思考”是一名老師成長和成功的關鍵,是一名老師形成自己的思想的起源。在教學的困境中,在學生的變化中,在別人的觀點中不斷地思考,在思考中成長。其實,教學中的困難我們何嘗沒有遇到過,也許每天、每節課我們都有可能遇到,有的老師在困難中成長了,因為他思考了。所以只有有思考習慣的人,善于在行動中思考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它是形成自己思想的起源。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首先,中學語文教師在講述課程時,應該盡量做到語流暢達、語調柔和、中心明確、層次清晰,切忌口頭禪;另外在進行語言表達的同時,還應該配有適當的肢體語言,讓語文課更為生動、更有趣味,而不是枯燥無味的課程。其次,在教學方面,應該采用“融情于語、融情于境”的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的教學模式,探究性教學就是這樣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給學生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并且要給學生一個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環境。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越發濃厚,而且使學生思考問題和解讀問題的能力得到極大提高,也培養了學生的個人品質。
提高教學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教師成長的新起點。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不斷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對后續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的過程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據近年中學骨干教師反思意識的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中學骨干教師認為反思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許多中學骨干教師認為反思能促進教學質量、教師素養的提高。
樹立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實踐證明,教師不僅僅用自己的學識教人,而且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僅通過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用自己的靈魂去引領學生的品格。只有人格高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高尚人格的學生。教師的思想觀點、治學精神、品德修養、儀表風度等等,都對學生起著示范影響作用,也都受著最嚴格的監督。可以說,在德育工作中,教師自身的人格處在整個德育過程的最前沿,教師人格風范的輻射驅動著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另外,還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加強教學經驗交流。語文教師應該是感性的,靈性的,會思考的。這還不行,要想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就需要我們在努力實踐的同時還要學會思考,學會體悟,學會總結,學會改進,學會交流,做到個體研修與群體研修結合,個體經驗與集體智慧共同分享。我們要在乎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只有用心體會,用心感悟,用心付出,學會總結,學會積累,學會交流,學會借鑒,才會更有收獲,更有進步。
樹立良好的敬業精神。首先,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精神。在工作當中,要增強責任感,對工作認真負責,積極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遵循教學規律,開拓教育創新;對待學生應該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堅持公平公正的處事原則,關心和鼓勵每一位學生;保持一顆高度的工作的熱情,積極參與各項活動,開展競爭,加大在教學研究上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力度,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