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循環經濟論文
作者:汪鴻 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發展循環經濟的條件和優勢
(1)深圳有地域位置的優勢。它到達中國香港,基本如同在深圳市區內活動的距離,它是連接國內外的重要樞紐,并處于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它的交通優勢和自然環境的優勢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利于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產業鏈。(2)政府重視及政策優勢。深圳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以轉變增長方式,提高效益為核心做好各項工作,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和節約型城市的建設”,且對循環經濟的相關技術的創新加以鼓勵,并從政策上給予傾斜。(3)產業優勢。深圳在電子信息及設備、生物制藥、食品加工等領域具有相當的優勢,在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增強產業輻射功能等方面,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相對廣闊的發展空間。(4)人才優勢。深圳是一個國內最先、最典型的移民城市,在政策優勢的前提下,吸引了全國各地大量的各行業的優秀人才到深圳來發展自己的事業。這從客觀上為深圳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人才。(5)經濟基礎的優勢。深圳的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經濟總量、人均國內生產總量排在全國前列,經濟基礎比較濃厚。
發展循環經濟的問題
深圳循環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若干問題。第一,觀念較落后,思想認識不足,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迫切性缺乏認識,缺乏對循環經濟的了解,對資源和環境形勢認識不足。認為循環經濟只是環保部門和經濟管理部門的事情與己無關,并普遍存在只強調經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還需要進一步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全社會節能降耗意識仍需增強。第二,政府推進循環經濟和節能降耗工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第三,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致使經濟增長的集約化程度不夠高。第四,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比較缺乏。
進一步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發展循環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具體而言,面臨著日益增長的資源需求和廢棄物排放的重大難題,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取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共贏”發展。循環經濟是有限的,只能延緩它的循環行為,不是為了循環而循環。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是要追求重復利用使用資源,優化利用能源,使資源、能源的綜合利用率提高,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也是緩解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的根本出路,是一項帶有全局性的戰略任務,更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經濟效益提高了,污染物減少了,人類才會有良好的生存環境,這也是人類健康的需要。才能更好地用新標準審視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從而提高在國內、國際上的競爭力。
深圳進一步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和對策
(1)加強宏觀指導,積極引導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總書記胡錦濤在考察深圳發展30年時,為深圳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自主創新是根本,培養人才是關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使經濟特區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充分發揮作用。從深圳在電子通信、電動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方面的發展前景,看到了創造活力,并看到了在深圳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希望所在。積極發展核電是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項重要舉措。可見總書記從各方面對深圳的成績予以充分的肯定和極大的鼓舞。深圳一定會沿著國家指引的方向,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循環經濟的路上闊步前進。市區級政府,要在結合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制定出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形成促進循環經濟良好運轉的機制和體制,加強宏觀指導,加強政府的支持和調控能力,從而積極引導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2)進一步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前幾年深圳市已為循環經濟發展,實施了“深圳市資源綜合利用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循環經濟促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等,已取得明顯成效,為進一步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還需要在生態環境保護、節能、各區域生態建設和廢棄物污染防治、回收、利用等方面立法。強化政策法規導向,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3)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要加快發展節能、降耗、低排放的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綜合能耗不斷降低,堅持走具有深圳特色的新型產業化、生態化道路,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要用循環經濟的理念,指導區域發展,產業轉型,促進區域產業布局合理調整。讓濫用資源,損害環境者“埋單”,做到誰污染誰補償。
(4)加大技術創新,實現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目標。不斷研究新技術、應用新工藝、選用新設備和新材料,加強技術集成,不斷提高能源循環利用,節約和循環利用并舉。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降低經濟發展的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持續發展,全面推動物質集成、能源集成、技術集成。
(5)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是物質流動形式的轉變,更是一場經濟運行方式的革命和人類生存方式的巨大變革。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轉變發展觀、生產觀和消費觀,樹立綠色生產、清潔生產觀,樹立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觀,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加強宣傳和引導力度,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市民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及綠色消費意識,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共識,逐步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環境提到重要高度,以節水、節能、節地、節材和綜合利用為基礎,從而提高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利用效率。強化人們對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認識,進一步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
(7)節約資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廣低投入、高產出、低污染、可循環的發展模式,實現生態過程的生態化和綠色化,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發展。
(8)升級城市功能,構建區域框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突出功能布局,突出不同版塊的功能定位,搞好功能分區,推動生產要素分類集聚,注重整體和諧的同時,要實現點、線、面的特色版塊塑造,著力在差別化發展,特色化培育,科學化布局上下工夫。將城市道路、街頭廣場開放綠地城市街景等加以規范,增加區域感、城市感、品質感,不斷彰顯水綠交融的生態特色。以城市綜合體為突破口,布局合理、業態先進。把深圳打造成國際化、生態型、綜合性和宜居創業的商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