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循環經濟論文
作者:鄭季良 周菲 董潔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企業間協同創新研究張旭梅等[7]提出了供應鏈企業基于產品生命周期協同創新的內涵和運作過程,針對企業間實現協同創新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實施策略;張哲[8]結合產業集群理論、協同學理論以及技術創新理論等,對產業集群內企業協同創新的動力系統、博弈過程、績效評價與協同度評價進行了綜合研究;張波[9]分析了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的主要模式。從以上綜述可知,目前我國對企業內部的協同創新研究較多,屬于微觀層面;對于產業鏈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即中觀層面的協同創新研究較少,而對于產業鏈循環經濟發展協同創新的研究更鮮見發表。隨著科技與經濟的深度結合,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已經由資源依賴轉向了自主創新,由單純的企業治理轉向了產業鏈的集聚發展。基于我國正在大力開展循環經濟建設以及制造業所存在的勞動效率低、產業鏈條長、協同創新弱的特點,本文對制造產業鏈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協同創新問題及其對策進行分析和思考,并以寶鋼集團為例進行案例分析。
制造產業鏈循環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協同創新問題
(1)創新意識協同問題。在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間客觀上存在著創新意識的差異性或者不協同性,即不同企業對創新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參差不齊,影響到整個產業鏈協同創新的集成效應,勢必也影響到產業鏈循環經濟協同發展效應。
(2)技術協同創新問題。制造業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技術包括清潔生產技術、污染治理技術、廢物回收和再循環技術、環境監測技術、預防污染工藝技術、資源重復利用和替代技術、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等。技術協同創新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初期,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一般較弱,主要依靠技術引進和技術模仿來實現企業的技術進步。由于技術壁壘,技術引進成本較高,技術模仿空間非常有限,導致企業技術創新程度和能力的不協同;二是產業鏈的關聯性對企業的循環經濟技術創新協同運行是客觀要求,單個企業循環經濟技術的突破難以有效改善整個產業鏈循環經濟的協同發展狀況,只有相關配套技術的協同創新才能充分發揮集成效應。
(3)創新協同投入問題。第一,經費協同投入。技術協同創新的重要條件之一是技術研發經費的協同投入。但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金融扶持力度、風險投資、創新意識、機制建設等;第二,人力協同投入。創新協同投入的另一保障是人力資本的協同投入,如均衡的企業科技人員比重、高層次技術人才培養、專業人才體系構建等。
(4)制度建設協同問題。制度建設協同即是建設配套、完善的制度體系。我國雖然已頒布了《循環經濟促進法》,但配套制度建設仍不完善,需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加以解決:第一,完善合作機制。以產學研相結合為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3個主體之間尚缺乏有效的協調管理制度和機制,管理機構、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政策等都不盡完善,導致相互間難以溝通和協同,最終出現難以實現集成效應。因此,完善合作機制至關重要。第二,健全創新激勵機制。我國制造業中既有國有企業,也有大量的民營企業、私有企業,不同類型的企業創新激勵機制是有差異的,需要建立配套、健全的機制來實現對協同創新的激勵。第三,落實科技創新政策。目前,盡管我國初步形成了人才激勵、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保護等科技創新政策法規體系,但是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仍然不夠到位,金融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的支撐保障作用不夠有力,影響了產業鏈循環經濟發展進程。因此,首要的問題保證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
協同創新對制造產業鏈循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和對策
1協同創新的促進作用在循環經濟發展環境下,制造產業鏈上的協同創新可以充分利用產業鏈上企業的內外部創新資源和創新服務系統,形成產業鏈企業之間,企業家、科技人員與政府之間相互促進,以提高企業自身創新能力并促進產業鏈技術創新發展,實現整條產業鏈在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前提下協同發展。協同創新對制造產業鏈循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提高企業創新意識,促進企業間的協同創新發展。針對產業鏈上企業創新意識存在差異的現象,產業鏈企業間的協同創新發展可以通過具有較高創新意識的企業來激發其它企業的創新潛能,使整條產業鏈的創新意識達到同等水平,以推動和優化產業鏈上創新要素的組合與集成,促進產業鏈創新能力的協調發展。
(2)促進企業間的創新互動。隨著制造業對清潔生產、廢物再生利用等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要求日益增高,新技術的研發不斷復雜化,產業鏈協同創新可以解決這一背景給單個企業帶來的創新困難。協同創新可以促進產業鏈配套技術的發展,在企業間進行知識交換,有利于產業鏈技術體系的形成。此外,產業鏈中某些企業可能會存在創新能力閑置或者創新資源相對剩余的狀況,協同創新可以將各企業的創新能力和資源整合運用,實現資源互補,產生協同效應,實現創新能力的整體提高。
(3)降低產品創新風險和成本,縮短產品創新周期,節約能源資源。產業鏈協同創新縮短了信息的反饋時間,加快了知識的傳播速度,有助于減少創新的不確定性,提高創新成功速度。并且,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可以通過創新成功的激勵來提高產品創新中產品設計研發、設備與工藝開發、技術研發的速度,使得企業能更快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2協同創新對策產業鏈企業間的循環經濟協同創新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協調配合。因此,只有在戰略目標、創新平臺、激勵機制、組織結構、績效評價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實施策略,才能夠確保協同創新的順利實施。
(1)確立以協同創新為中心的戰略目標。要在產業鏈上實施協同創新,各企業就必須以協同創新為中心,以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循環經濟綜合效益為戰略目標,并依據這個目標來指導各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活動,共創企業綠色創新文化。只有當產業鏈中所有企業都朝著這一戰略目標發展時,才能使所有企業都以產業鏈綜合效益最大化為統一目標,避免因爭奪各自利益而損害產業鏈整體利益的現象發生,使得產業鏈上所有企業都從協同創新中獲得長遠利益。
(2)構建高效的循環經濟發展協同創新平臺。構建高效的協同創新平臺是進行協同創新的基礎,這對于新形勢下的企業循環經濟發展尤其重要。在平臺上可以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連接整個產業鏈,實現整條鏈上的信息共享和實時傳遞,運用各種軟件來協助企業進行協同創新,并且可以將各企業人員的創新想法進行實時共享和共同研討。高效的協同創新平臺能夠消除信息不對稱、傳遞失真和反饋延遲等現象,便于企業間更好地交流與協作,從而使得協同創新工作流程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