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安全教育論文
作者:董學穎 單位:昆明消防指揮學校
目前我國小學的入學率達到99%以上,中學入學率在95%以上,再過幾年大學入學率也將達到40%以上。由此可見,我們如果能真正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切實從小學開始認真抓好,打好一個堅實的安全基礎,再通過中學、大學的繼續教育來鞏固,則基本上就完成了對每個人應掌握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教育培養了。即便一些人不能升入大學學習,但是通過小學和中學的教育學習,培養出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也足以應對處置一些突發事故了。所以通過這樣一種方式的教育,必將使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一種生活習慣、一種文化,就會實現一整代人都有較高安全素質的可喜成績。
安全教育通過學校教育為載體按照當前小學入學率達99%以上、中學入學率達95%以上(隨著社會發展入學率將進一步提升)計算,在我國的家庭中,幾乎每個適齡兒童都走進了學堂,絕大多數家庭都會有小孩在上學。如果學校的安全教育做得很成功,則可以把家庭引入這個環境來共同參與一些安全的教育和活動,這樣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引導和教育,這不但使孩子的安全教育學以致用,還能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帶動一個家庭、家庭帶動一個社區、乃至整個社會,最終的結果將是整個社會全民安全素質的逐步提升。
安全教育必須編寫成完善的配套教材
安全教育進入教學,則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教材。因此,教育部可以會同相關部門,如公安、安監、衛生、食品、文化等部委以及相關專家學者來共同編寫一套教材,內容盡可能包含到社會生產生活中各行各業的安全問題,但是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應注重突出自身在內容、形式、表述方面的一些特點。
1教材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材內容方面要具有較強針對性:(1)編寫問題時要有針對性。具體講到某個問題時就要針對該問題講清問題的關鍵點,重點是要說明針對這個或這類問題應如何應對、如何處置等。(2)教材的使用對象要有針對性。教材不能是小學、中學甚至到大學都共同使用的直線模式,應該盡可能考慮到各階段的學生特點,編寫時就要體現出這樣的梯度感和層次感。比如幼兒教育主要考慮采用圖片、圖像、游戲的方式,小學教育應從直觀感受出發,輔以簡單的文字說明為主,中學階段適當加強理論的講授,再配以適當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培養,大學的教育基本上是用理論去指導實踐,通過實踐來鞏固、深化理論的階段。(3)師范類院校的安全教育不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要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因為師范院校多數培養的是教師,教師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又去教育別人,因此他們的安全教育觀念比起普通專業的人員要求要更高一級,這樣才能勝任本職工作。
2教材應具有清晰的結構性教材內容編寫要注重兩方面的結構特點:一方面是內容的結構要清晰,教材在編寫之前要計劃好內容的合理分配與安排。一定要把各種安全問題細化考慮,建議每冊講授一方面或幾方面的安全問題,可以供一學期或一學年使用,其內容分配可以按章講述一個行業、按節講述一個問題的形式編寫;另一方面是整套教材在從幼兒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的整個教學過程的梯度層次要清晰體現出來。
3教材應突出鮮明的科學性安全教材畢竟是一門準備新編寫的教材,所以應注重編寫的科學性:(1)要突出教材的實用性。編寫這套教材的重點是要明確這套教材是為了培養人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一些簡單的自救互救能力,而不是要教會大家明白安全的原理和問題的原因所在。(2)要注意語言科學性的描述方式。教材要力求到使用對象對各種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知識的學習,在講授以后要聽得懂、學有所獲。所以,在編寫時盡量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文字來描述,盡可能避免一些過于專業、生僻的內容出現,遇到很專業的問題應盡可能使之轉化成簡單通俗說法,這樣才能使教著言簡意賅、學者輕松自如。(3)要重點突出適用性。教材應根據各階段學習特點相應的編寫進實踐的內容,這樣既使理論和實踐得到很好的結合,又使學生在處置應付突發事件和逃生自救互救方面得到有效鍛煉。
建議可將安全教育結果納入升學考核
要真正抓好安全教育,使教育取得實效,建議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進行考核,只有通過考核才能加強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的重視度、關注度和參與度,從而才能實現全民安全素質的提高。
1建議將安全教育納入升學考核通過一學年的教學,最終用考核的成果來檢驗教學的成功與否,這樣才能既督促學校去抓好教學又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在升學考試面前,學校和老師會更想盡辦法抓教學工作,以提升教學質量,成績好的學生為了考得更好會認真的學,成績差一點的學生為了升學,更要努力學。
2建議將安全教育納入高考在各級的升學考試中,對學校和個人而言意義最重大的莫過于高考。因此,建議把安全教育納入高考。這樣,在高考這根獨木橋面前,千軍萬馬都必須得過安全教育這一關。面對高考,學生的努力用功自然不用多說,學校的老師也會想盡辦法來幫助學生提高考試成績,家長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動力感召下,為了子女的前程來共同參與安全教育的活動。同樣,借助高考,還能夠促使社會各方面都參與進來,使社會各行業、各層次都來關心、關注、監督和幫助高考,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促成了自我安全素養的提升。那么,通過借助高考這樣一個平臺,就能帶動個人、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他在這項活動中,全社會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安全教育,無形中都提高了自我的安全意識,結果也就起到了全民安全素質的共同提升。
結語
安全無小事,生命安全更不是小事。在此,不是筆者執意要拿安全教育去瓜分本已很緊張的國民基礎教育時間,然則,在當前國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引領下,安全教育本就是素質教育之一種體現。同時,換一種思路:文化知識沒學好,沒考上大學(誠然不是每個人都得考上大學),還可以有其他出路。但是一個人缺乏了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一旦碰到安全事故,是很難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在面對生存權利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時,個人有選擇權利,然而國家和政府也有教育和培訓的義務。因此,完全有必要把安全教育從根源上抓好,把安全教育納入全日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