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公路管理論文
本文作者:于冰 單位:石家莊地方道路管理處
由于由各級財政部門撥付,運行機制不順,相關手續審批繁瑣,并需要一定的費用,對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難度。危橋數量大,安全狀況差我市農村公路橋梁中30%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磚橋、圬工拱橋,年代久遠,荷載標準和水平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加之大噸位車輛繞行,使農村公路上的危橋也快速增加。在安全設施方面,由于農村公路建設期資金相對不足,建設標準相對較低,只注重主體質量,而忽視了邊溝、排水等附屬設施的質量,必要的交通安全設施(標志、標線、防護設施等)沒有同步到位,尤其是遇到災害,損毀嚴重;部分農村公路沒有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和警告標志,公路的安全隱患相當嚴重。
養護管理長效機制有待完善雖然近幾年來,各級交通部門通過多種渠道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但是在“人員、資金、責任、考核、獎懲”等方面還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如養護資金除稅費改革后劃轉地方財政的補助外還沒有其他穩定的來源,責任主體落實仍然不到位,監督、考核、獎懲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機制;許多地方的鄉管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重建輕養、以建代養現象仍普遍存在;養護技術水平依舊較為落后,僅能達到清掃的要求。總體看,一個長效、高效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仍未確立。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的對策為了促進農村公路和諧發展,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在2011年10月份河北省財政廳和河北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印發了《河北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筆者認為,《辦法》確定了縣級人民政府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的主體責任,養護資金籌措及定額標準也得以確定和細化。
為了貫徹落實這個辦法,真正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明確縣級政府是農村公路的養護主體農村公路工作屬地方事權,縣級政府是責任主體。實現農村公路又好又快發展,關鍵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縣級政府落實主體責任:一是將農村公路作為縣政府日常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二是將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資金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資金渠道,要嚴格按照《辦法》中的有關標準要求,落實資金,并做到“專款專用”;三是將農村公路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標(我市部分縣(市)政府已經將農村公路列入了政府年度目標考核任務中,并按照占年度考核總分的5%的比例計入總分),組織驗收考評,嚴格獎懲兌現和責任追究;四是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完善考核標準,研究制定建設和養護規劃,組織實施年度計劃,確保目標完成。
加強農村公路發展的行業指導交通部門做好行業主管部門,要做好政府的參謀和助手,進一步發揮行業優勢,拓展行業管理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行業指導的能力和水平,通過省、市政府建立督導、考核機制,增強行業管理的話語權。一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考核等方面的管理辦法或指導意見,規范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行為;二是切實加強對縣級交通部門的行業指導,加大對基本建設程序、工程質量和資金落實、資金使用情況的督導檢查,并作為考核依據。縣級交通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工作的執行主體,協助政府落實好主體責任,主要職責包括編制上報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工程建議計劃,執行上級下達的建設計劃并做好項目管理,組織實施養護工程計劃,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組織協調、檢查考核鄉(鎮)政府管理養護工作及農村公路設施的保護工作。三是認真細致的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落實“七公開“制度,加大協調力度,理順資金撥付渠道,為又好又快的完成年度建設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提高農村公路防災減災能力結合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橋改造工程計劃,注重提高公路基礎設施的安全性、整體性和協調性,全面改善農村公路交通安全條件。今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橋梁隱患大排查工作,各縣已經將排查情況上報了當地政府。接下來要加快橋梁改造的力度,按照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橋梁改造計劃。一時難以改造的要根據不同的技術狀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強巡查力度,消除安全隱患。另外從項目的立項階段,就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將必要的安全設施考慮進去,按照“安全、經濟、環保、有效”的原則,因地制宜、科學實施,不斷提高農村公路的抗災和防災能力。加大農村公路路政工作力度現在我市的農村公路基本上都沒有進行公路用地確權,雖說有的縣(市)部分縣級公路進行了確權,但沿線老百姓不認可。其主要原因是無農村公路占用公路用地確權經費,一方面要協調當地政府對農村公路進行確權。另一方面加強對超限超載車輛的源頭治理,加強對公路橋梁上下游二百米范圍內隨意取土、挖沙、采石等違法行為的治理力度,遏制超限超載車輛上路,杜絕農村公路上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損害農村公路現象的發生,切實保護好農村公路建設成果,有效維護了農村公路路產路權。
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地區差異大。由于各地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應結合當地情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制度。通過建章立制、不斷完善和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首先是制定長效的養護管理機制,堅持專業養護和農民承包養護相結合、養護管理和路政管理相結合、政府投入與群眾參與相結合,大力推行養護市場化,因地制宜、因路制宜,保證各鄉、各村有一種切實可行的養護模式。再次要通過開展示范鄉和文明示范路的創建工作,以點帶面,推動養護事業全面進步,最后要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交流培訓,不斷提高一線人員的技術素質和管理能力,使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中廣泛運用,提高養護工作效率和水平。
稅費改革為農村公路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稅費改革后,農村公路養護補助資金全部從省級財政切塊劃轉市、縣,完全實現了權責對等,事財統一。這一變化強化了縣級政府發展農村公路的主體責任,確立了縣級財政是農村公路發展的資金主渠道,有利于促進地方政府發展農村公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我們交通人,要更新觀念的同事,幫助各級政府實現農村公路工作從部門行為向政府行為轉變這一轉變。不斷改善農村公路通行條件、提高橋梁和設施的安全水平,安全有效的用好農村公路建養資金,推動農村公路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軌道,促進農村公路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