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化歷史論文
本文作者:馬軼男 王欣 單位:張家口教育學院
大境門是張家口的形象之門
自從大境門開筑的那一天起,它便與張家口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大境門的外在建筑形式看,它不夠雄偉粗獷,缺乏威嚴肅穆,更沒有邊關要塞的森森傲氣和騰騰殺氣。可它卻以樸實無華、和藹可親的形象,展示了長城獨有溫情的一面:“內外統(tǒng)一”是它的宣言,“大好河山”是它的呼喚。張家口是一座長城拱衛(wèi)下的城市,故稱張垣。所謂垣者,城墻也。古典說,“單堵為墻,周之為垣”。長城巍峨,拱衛(wèi)山城,張垣之名由此而來。大概從20世紀20年代初起,“張垣”就成為張家口的簡稱或別稱并廣為應用了。1925年9月至11月期間,上海的《民間日報》和《申報》發(fā)表新聞和報道時,其中多次稱呼張家口為“張垣”。1933年5月26日,在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成立的賀電中稱張家口為“張垣”。之后許多電文中稱張家口為“張垣”。1945年8月27日,張家口創(chuàng)刊了《張垣日報》,同年9月12日停刊,改為《晉察冀日報》。張家口是全國唯一一座萬里長城拱衛(wèi)下的城市。而這座城市的門戶就是大境門。長城沿線叫口的邊堡大約近千,為什么只有張家口成為了一座城市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大境門的修筑和開通。正是因為大境門的修筑和開通,才使得張庫恰國際商道日漸繁榮,促使?碓侗ず駝偶銥詒は嘞蚍⒄剮緯閃聳星?R蛭?趴饃痰爛騁椎姆比伲?偈骨逋醭?拗?宋夜?諞惶跏滌錳??mdash;——京張鐵路。因為張庫商道貿易的繁榮,促使國民政府修筑了第一條國有公路———張庫公路。由于大境門的開通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使得張家口這座城市應運而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大境門成就了張家口。換言之,如果沒有開通大境門,就不會有今天的張家口。大境門昔日作為交流互通之門而存在,經過歷史的沉淀已凝結、演化、升華為境門文化。大境門不僅是張家口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更是張家口的形象之門,而且將永是張家口的象征和標志。
大境門是萬里長城線上的和平之門
1644年,清王朝的軍隊打開山海關,繼而攻占北京入住中原。同年夏秋之交,新帝的一道圣旨從紫禁城急匆匆送往西北的咽喉之地張家口。圣旨很簡單,大概就是“開豁建門”這么幾個字。大境門開啟了,它在不經意間改寫了萬里長城的歷史。目前學界認為,“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lián)盟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tǒng)稱”;“長城就是用于戰(zhàn)爭的規(guī)模浩大的防御工程”。總之,提到長城自然會聯(lián)想到戰(zhàn)火硝煙、血淚情仇。可是,大境門的開啟卻為長城添寫了和平的頁章。大境門的修筑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它是萬里長城修建史上最后開筑的一個關門,是萬里長城線上最年輕的門。它結束了歷代封建王朝利用萬里長城進行封建割據的歷史,用和平為萬里長城修筑史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長城為什么總在北緯41度線左右游走?因為長城分農耕和游牧。它不辭辛苦地蜿蜒曲折,為的就是更精確、更科學地劃分游牧經濟和農耕經濟的界限。所以,長城不但是封建集團間的地域分界線,更是自然的分界線、經濟的分界線。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習俗,不同的經濟板塊之間必定存在著矛盾、競爭和爭奪,自然也就少不了戰(zhàn)爭,但是,更多的是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欲望,而大境門恰恰就是萬里長城線上的這樣一座張揚著和平旗幟的門。回顧大境門的歷史,盡管它的開筑是清王朝實現(xiàn)內外一統(tǒng)、構建大中華的政治宣言,是攝政王多爾袞和輔政大臣們政治棋盤中的一枚重要棋子,是打通西北大通道的偉大戰(zhàn)略決策,但它的文化精髓就是昭示和平、促進交流,它的運行軌跡也實踐著和平,大境門為長城文化譜寫了獨具特色的和平樂章。所以說,大境門是萬里長城線上的和平之門。
大境門是民族戰(zhàn)爭的勝利之門
近代史中,無論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無論是抗日戰(zhàn)爭,還是解放戰(zhàn)爭,大境門一帶都曾是時代政治的焦點。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李大釗、何孟雄等就在大境門內外展開了革命活動,1925年在大境門外東灣子建立了第一個農民運動講習所,現(xiàn)講習所的遺址保存完好。1927年,蒙古族早期無產階級先鋒戰(zhàn)士之一、中共察哈爾特別區(qū)工委書記多松年同志受黨組織派遣,在察哈爾地區(qū)開展工作時不慎被捕入獄。多松年同志被捕后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英勇犧牲在大境門下。1933年5月26日,馮玉祥聯(lián)合方振武、吉鴻昌等,在張家口發(fā)出通電,宣告組成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同年六月,抗日同盟軍就是由大境門出關收復了康保、寶昌、沽源、多倫等察哈爾失地的。1937年,大境門淪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掙扎,大境門在敵人的鐵蹄下呻吟。大境門淪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后,中國共產黨派出許多年輕的革命干部從大境門出發(fā),沿張庫恰國際商道奔向了世界革命的圣地蘇聯(lián),又沿張庫恰國際商道把國際共產主義的火種播向長城內外……1945年8月23日,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從日寇手中奪回了大境門,解放了山城。張家口是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從敵人手中奪回的第一個大城市,八路軍將士扛槍進入大境門的珍貴歷史照片,是二戰(zhàn)期間東方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標志。大境門是我國民族主義革命的勝利之門。
大境門是張家口的希望之門
張家口是長城拱衛(wèi)下的城市,大境門不但是社會先進文化弘揚、承傳的載體,也是張家口經濟發(fā)展的獨特資源、資本。大境門對張家口的形成、發(fā)展起到過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境門造就了張家口曾經的輝煌。展望未來,大境門也必將再續(xù)輝煌。大境門是山城之希望,是張家口的希望之門。長城專家董耀會先生說:“大境門獨特的氣質來自于民族交融中親情流淌和相連的血脈,來自于口商們探踏歐亞大陸橋的堅強意志和舉世開創(chuàng),來自于大好河山激發(fā)出的豪情壯志和民族氣概。”大境門限而不拘的特色,為長城文化描繪了精彩的頁章,在長城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大境門城關是萬里長城線上最后修建的一個關門,是萬里長城線上最早開放的一個關門,是萬里長城線上所有關門中最寬的一個關門,是萬里長城線上所有關門中最具有和諧文化的一個關門。大境門的兩扇大門是萬里長城線上所有關門中最具有歷史原味的門,大境門城關的題字是萬里長城線上所有關門中規(guī)格最高的題字,大境門是萬里長城文化中極其精彩的頁章,不愧為萬里長城第一門。境門文化是長城文化的獨特頁章,失去了境門文化的長城文化,不是完整的長城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境門不是張家口上堡的門,不是橋西的門,也不是張家口的門,它是長城的門,是開放的門,是發(fā)展的門。所以,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大境門也應該是與山海關、嘉峪關、居庸關齊名的四大名關之一。張家口是萬里長城第一門,其表現(xiàn)形式是以粗獷、悲壯、豪放、質樸為底色的長城文化,是以民族融合、兼收并蓄為特色的邊塞融合文化。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看,大境門是千百年來長城文化積淀中獨具特色的寶貴文化遺產,是張家口人的精神財富,是張家口這座城市的魂魄之所在,是強市名城再續(xù)輝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