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人事管理論文
本文作者:王鑫 趙繼倫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滿足企業人的基本需要
企業人到企業工作,首要目的就是滿足其基本的生理需要,解決其吃、穿、住、行的問題,如果企業無法確保企業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那么企業人就會離開企業,也就是說企業要想招聘到員工并使之為企業工作,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提供滿足員工基本需要的相關條件和資料。例如,企業要提供給企業人足夠的薪酬、福利,滿足其吃、穿、住、行的基本需要;企業要提供給企業人以舒適、和諧、安全的工作環境,使企業人能夠心情愉悅地工作;企業要提供給企業人必要的工具、設施裝備以便其工作等等。在早期的企業中這種理念已經得到充分認識并得到廣泛的實施。早期的企業通過滿足員工的基本需要,使員工愿意留在企業工作;通過提高員工基本需要的滿意程度,使員工更加熱愛企業,激勵員工更好地為企業而工作。可見,企業人事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滿足員工基本需要,沒有基本需要的滿足就沒有企業員工。
滿足企業人尊重與自我實現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滿足員工基本需要已經不再是困擾當今企業的問題,也即隨著員工基本需要被滿足程度的提高,企業員工對其基本需要的關注度在下降。因此,盡管企業為了提高企業員工的勞動效率也曾經嘗試通過加大對員工基本需要的滿足程度來換取員工更好、更積極主動的工作,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通過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見一斑。馬斯洛將人的需求按著由低到高的層次結構劃分為基本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社會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2〕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級逐層來尋求滿足的,低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人們就會追求更高一級的需要,也就是說企業員工在其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后,會進一步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例如企業員工在其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愛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的目光就會關注更高層次的需求,即社會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如果企業依舊在基本需要上采取措施,那么,他的做法就會與企業人的意愿相背離,當然就不會引起企業人的響應和共鳴,因此也就無法達到企業想要的結果。
在現代企業中,企業的員工只要是認真工作,能夠完成企業所規定的任務,其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已經是一種很容易的事。也就是說,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在現代企業中企業員工的吃、穿、住的基本需要已經能夠得到較好的滿足,而且現代企業所提供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使企業員工感到十分舒適和安全,企業員工的安全需要也得到了較好的滿足,同時企業員工收入水平已達到或超過建立家庭、撫養孩子的水準,可以滿足其追求愛的需要,因此按照需求層次理論,當前企業員工的需要正在向被社會尊重以及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上轉移,這樣企業人事管理的核心另一個價值理念就是滿足企業人尊重與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個核心理念在現代企業人事管理中是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現代企業人事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和關鍵。員工得到尊重,既是滿足個人生存的需求又是滿足企業生存的需求。每一名企業人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在其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后這種需要尤為強烈。在企業中滿足企業人尊重的需要,主要是要解決企業人的個人發展問題。一個人受人尊重很大程度來自于對其成就的認同以及對其做人做事的方法、方式以及結果的認同,也就是說一個人能發展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決定了他的受尊重程度。
每一名企業人自己都會意識到自己的發展決定了自己受尊重的程度,因此企業人在其基本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會努力追求個人的發展,而且希望能夠按著自己理想去發展。對于每一名企業人來講,由于性格、愛好、專業、知識以及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其個人理想也不盡相同。在個人發展的問題上,每個人的想法和打算都各不相同。企業的人事管理必須要正確認識到企業人個體的差異性以及發展的個性化,認識到并不是對企業人進行培訓、培養就有助于其發展,企業必須學會尊重員工的個性發展。只有與員工的想法一致,員工才會高興地接受并努力配合企業做好;只有把員工培養成為具有其獨特性的員工,企業才會擁有自己的特性和獨特優勢,否則有可能引起員工的不滿甚至抵觸,結果是得不償失或者事與愿違。因此企業要幫助企業人實現其受人尊重的需要,就是要尊重員工的個性發展,幫助員工成就其發展愿望并獲得發展的成就感。為此,企業人事管理文化必須要與員工的需要相匹配,否則即使企業人事管理文化在表面上看起來很棒,這種文化也是無用和無法推行的。企業中的企業人并非擁有同樣的目標、希望、夢想以及工作風格、工作方法、工作習慣等等。尊重每個人,就要學會欣賞每個人的個性,允許他們自主選擇,鼓勵他們自由發展。只有擁有各類不同人才的團隊才是強有力的團隊。好的企業人事管理文化就是要幫助企業每一名員工去成就他的夢想和希望,為其發展提供幫助、支持和條件,沒有個性化發展就沒有獨特性。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企業員工獲得尊重的滿足后,就會進一步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身存在的價值,一個人要想實現自身的價值就必須要主動創造。就企業人而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就要在企業這個集體中展現自我,為企業創造產品、創造利潤、創造技術、創造方法、創造精神、創造文化等等,因此,滿足企業人尊重與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要激勵員工主動創造。企業要激勵員工主動創造,必須為員工主動創造提供必要的條件,只有當企業所需要的創造與員工想要進行的創造相匹配的時候,員工才會發揮出極大的潛力和熱情,并促使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企業員工的創造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和好處,極大地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發展動力,這種由員工的主動創造所生成的企業優勢具有其獨特性,是其它企業無法仿效、無法超越的,可以說創新是企業長盛不衰的重要法寶。企業要激勵員工主動創造必須意識到員工的價值在于其所擁有的才能和知識以及思想和觀念的充分發揮。如果員工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和思想、觀念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企業的內在優勢也就不存在。
如果企業的人事管理束縛了企業員工知識、技能、思想的發揮,企業的人事管理就不是一個好的管理文化。企業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員工建立一種能夠使其自由發揮、主動創造的空間并不斷為員工主動創造、取得佳績提供必要的條件。企業的經濟效益取決于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也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獨有的競爭優勢。如果企業人事管理文化不能激勵企業員工主動創造的精神,如果企業員工只會按部就班地做事、機械被動地完成企業所規定的工作,那么這種企業的人力資源也就無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開發,人力資源也就會成為與那些冰冷的機器設備以及設施一樣的周而復始地重復著同樣動作的損耗品。這種情況在過去“科學管理”時代是企業提高效率的標志〔3〕,但在今天這個“以人為本”的時代,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而且隨著知識開始取代資本成為企業最有價值的戰略資源,那些沒有充分挖掘和開發人力資源潛力的企業將無法逃脫被市場淘汰的厄運。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必須將企業人從被動的執行者轉變成為主動的創造者。沒有創造,再好的人才也是無用的,沒有企業人的主動創造,就沒有企業的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