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輔助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馬雄 單位:銅川市礦務局第一中學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比較結果發現: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身體素質的平均值分別為80.1和79.8,標準差分別為9.43和8.78,對兩組身體素質的均值進行雙樣本T假設檢驗,T值為1.55,P值為0.163,P?0.05,提示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的發展程度在實驗前的測試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實驗前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展水平處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實驗條件。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的平均值分別為83.7和80.9,標準差分別為9.33和9.47,對兩組身體素質的均值進行雙樣本T假設檢驗,T值為1.83,P值為0.075,P?0.05,提示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的在實驗后的測試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達不到有統計學意義程度,但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身體素質的進步幅度可以發現,實驗組學生身體素質的進步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身體素質的進步幅度。由此可以說明,經過15周的籃球合作學習方式教學實驗,籃球選項課中采用合作學習方式的教學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學生罰籃成績比較結果發現: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罰籃成績的平均值分別為1.5和1.47,標準差分別為0.7和0.6,對兩組罰籃成績的均值進行雙樣本T假設檢驗,T值為0.45,P值為0.64,P?0.05,提示實驗組和對照組罰籃成績的發展程度在實驗前的測試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實驗前兩組學生的罰籃成績處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實驗條件。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罰籃成績的平均值分別為3.45和2.81,標準差分別為1.01和1.03,對兩組罰籃成績的均值進行雙樣本T假設檢驗,T值為2.85,P值為0.004,P?0.01,提示實驗組和對照組罰籃成績的在實驗后的測試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以說明,經過15周的初中體育籃球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初中生的罰籃成績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學生半場跑籃成績比較結果發現: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半場跑籃成績的平均值分別為5.71和5.73,標準差分別為1.13和1.08,對兩組半場跑籃成績的均值進行雙樣本T假設檢驗,T值為0.78,P值為0.89,P?0.05,提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半場跑籃成績的發展程度在實驗前的測試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實驗前兩組學生的半場跑籃成績處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實驗條件。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半場跑籃成績的平均值分別為4.98和5.43,標準差分別為1.32和1.27,對兩組半場跑籃成績的均值進行雙樣本T假設檢驗,T值為1.86,P值為0.114,P?0.05,提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半場跑籃成績的在實驗后的測試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未達到有統計學意義程度,但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半場跑籃成績的進步幅度可以發現,實驗組學生半場跑籃成績的進步幅度為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半場跑籃成績的進步幅度。
由此可以說明,經過15周的初中體育籃球體育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對初中生的半場跑籃成績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作用效果并不顯著。研究表明,初中籃球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其教學目標不僅是讓每個成員在學習和有效掌握籃球各項基本技術和技能的同時,而且還有助于發展小組中每個成員的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和柔韌素質等身體素質,從而有效地改善學生的體質狀況。并且學生籃球運動技能的有效掌握和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好的身體素質作為體能保障才能夠有效完成,因此,身體素質的發展目標在籃球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中就有明確規定。在籃球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使小組中每個成員的互助合作、學生的進步有了更大的促進作用,小組中每個成員為了小組成績的進步和為了不辜負同學們的期望和鼓舞,更加積極主動地去進行籃球技術學習和訓練,從而能盡快確保掌握動作并有所進步。
綜上所述,這種在初中籃球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不但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籃球技術和技能鍛煉,而且還對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和柔韌素質均得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平衡等各種能力的綜合,不能說耐力水平提高,或者是跑得快了就可以說身體素質提高了。身體素質是一個綜合能力評定過程,身體素質的改善,不僅與運動能力有關,也與人的社會適應和心理有很大關系,而且身體素質的增強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懈進行訓練的結果,是多方面綜合作用的體現,與此同時,身體素質成績的評價還與季節、氣候及其當時的學習氣氛、身體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在籃球教學中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對初中生的身體素質的增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效果并不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