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師德論文
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我國逐步融入國際社會的大背景中,對高校的教職員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作為高校的一名教職員工,從走上崗位的第一天起,就應考慮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這樣才能不斷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最終才能有永不枯竭的前進動力。
二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應正確評價自己,勇于面對人生和事業上的困難,不斷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發展自我,這樣才能有所創建、有所進步。
三是要具有創新精神。在平時的工作中,教職員工要帶著做研究的精神去做事,注重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努力成為本領域業務上的專家。特別是年輕人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把自己的個人目標和學校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
四是要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行政工作是日常的事務性工作,往往在部門與部門之間,甚至部門內部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這就需要提倡合作精神,把個體的能力與集體的智慧緊密結合起來,彼此尊重,團結一致,互相協作,互相學習,統一思想,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改革開放以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學校也面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影響,教師的思想狀況也在發生變化。
師德師風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及其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和工作作風,當前高校教職工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存在職業信仰動搖、價值取向“多元化”、示范作用降低等問題。師德師風是教師的一種內在修養,屬于道德范疇,僅僅依靠外在的規范、制度的硬性制約和教師評價體系的軟性引導,仍然有欠缺。在當前,加強高校機關教職工的師德師風建設須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責任意識。每個機關教職工都要明確自己的職責,要有強烈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盡職盡責,熱愛教育事業。要提高這方面的認識,可以通過崗前培訓、定期學習來激勵和引導機關教職工樹立高度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甘作“蠟燭”和“人梯”,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加強服務意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應確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必須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個來訪的師生和校外人員。在工作中堅持文明用語、禮貌待人、耐心細致、主動周到,做到“有問必答、有訪必復、有難必幫”。
對每件來電來訪有記錄、有交待,落實責任人,做到解答問題清楚,解決問題及時,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復。加強創新意識。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職員工,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求實創新、開拓進取。
加強學習意識。“活到老,學到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加要具有不斷學習的精神。學人所長,補己之短。加強自律意識。機關的教職工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自覺地克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腐朽思想。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嚴于律己、樂于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總之,機關教職工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方面要起到先鋒模范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師生滿意度為標準,以改善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為目的,努力建設一個全心全意為學校改革發展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為基層和師生員工服務的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機關,實現學校各項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本文作者:張霞妃 鮑曉云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