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賞識教育論文
英語教學中實施賞識教育的現實依據
賞識教育可為孩子創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以平等對話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與自信。通過賞識教育讓學生在交往中深刻理解語言知識,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在教學實踐上,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過于注重標準化,強調知識的準確性。方法上多是授受教學,這種硬性的“捆綁式”教育方式弱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習者當成了知識的儲存容器,以至于外語的學習只留于形式的學習,不能達到成功的交際。這種強調對語言系統的學習,缺乏彈性的知識結構,單一的教學方式與嚴肅的課堂氛圍都有礙學生學習的熱情;應試教育的弊端造成對語言的運用重視不足,導致了語言學習者的語用能力長期滯后。種種這些問題均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反思,做出改革。
解讀英語教學實踐中的賞識教育
教育家期普朗格說過:“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因它對人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賞識教育以積極鼓勵的方式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升自信,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通過賞識發掘孩子潛在的閃光點,給他們發揮創造性才智的機會;教師學會給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則會增強學生奮進的動力。這時,再加以賞識,擴大賞識教育的廣度,就會使教學效益得以彰顯,教學課堂更加靈動。教育必定要傳播知識。
這里的知識,除了基礎的學科知識,還包含社會,經濟,思想的變革交往中的社會文化實踐中的知識的集合。英語作為國際化的語言,學習者更要站在一個多元化,多文化的視野下去探尋其豐富性,如此才能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現代社會文化實踐的多元化也勢必體現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從活動的整體看,它力圖實現由教師代表的社會文化實踐主體的目標追求向學生為代表的個體發展的轉化。賞識教育理念之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死”知識,單一的記憶,而是在不斷激勵的機制下,發掘內在的潛能,認識知識之間的聯系,主動探究更加廣義知識的意義,從而更好地實際運用。在鼓勵交際與合作的同時,學生能更好的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和背景知識,這都能促進其英語的學習。知識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彼此間相互參與,相互承擔,生命與生命的平等對話與傾聽轉化為個人內在的精神,喚醒生命的自覺,促進個體身心發展。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教育的整個過程就是對人生命發展的實踐。如何才能認識生命的價值,開啟生命的自覺正是教育的使命所在。威廉姆曾說:“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賞識教育正是一種尊重生命的教育。它從關注生命情感入手,激發個體生命的熱情,喚醒個體生命自覺的意識,讓人們在對自我生命價值的探尋中不斷進取,永不止息。
英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國際化的人才,在這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培養具有“生命自覺”的人才就是時代精神的訴求。擁有“生命自覺”的人不會逃避挑戰,也不會被動地迎接挑戰,而是會自覺主動地尋求挑戰。正如賞識教育,在愛與鼓勵的伴隨下,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具主動性的與外界溝通,建立和諧關系。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下,賞識教育讓學生擁有自信,懂得積極改變自我,尋找理想的發展空間。那么,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孩子都充滿了進取精神與創造力,讓生命永新,不斷向前。
總之,作為直面生命成長的教育活動,要促發學生的生命力,實現創造的教育,就應該在教學中引發學生自主自覺地思考,培養學生一種自覺的能力來應對非課堂中的人與事;要以一種開放,平等,互動的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生命發展;就要讓學生在賞識與鼓勵中獲取自信,在贊揚中積極進取,在合作中學會尊重,在交往中體察生命的價值。(本文作者:權夏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