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檔案管理論文
高校檔案作為檔案中最為重要的一類,扮演著記錄承載高校歷史脈絡、建設發展、思想變革、辦學育人等重要“角色”,其“史實可考”“、記錄更替”等作用被廣為傳頌和研究,但其思想和育人功能卻鮮有提及。本文力圖從大學全方位育人的視域切入,系統搜尋查找高校檔案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弱勢,探索高校檔案在思想育人方面獨特的功能作用,并提出其進取發展的路徑。
高校檔案建設管理弱失的“四化”
檔案意識薄弱,導致建設管理的遲滯化。“存在即合理”,常為我們的常識所用,用來解釋現實中的缺陷或者弊病,以給予合理化化解的理由。高校檔案從高校成立第一天的建校文件、集體合影等開始就存在,但這種合理的存在,卻經常受不到足夠的重視,很多高校存在“理論上重視,實際中不重視;口頭上重視,工作中不重視;領導支持就重視,領導不支持就不重視”等尷尬事實,這些直接導致檔案建設的遲滯化,從場地建設到設施設備、溫濕度技術要求等,都無法保證最基本的需要。物質基礎決定發展速度,檔案建設投入保障的不足,直接導致了高校檔案建設管理的遲滯化,也間接影響了檔案的思想和育人功能。信息化反應慢,導致科技資訊的緩怠化。高校檔案亦從最初有價值文件文本、圖片證書等的收藏,發展到聲像電子數碼資訊等的藏載,特別是受到現代網絡的影響,高校檔案的技術手段也需不斷發展跟進。但現實是,許多高校對科技資訊等反應較慢,許多學校甚至連校園一卡通、OA辦公系統、網際交流等都還沒有實現,更何談檔案建設管理的科技化、資訊化?即使開始增加投入,也是杯水車薪,推動科技資訊化發展緩慢;有的是有心無力,在長期不被關注的角落里逐漸倦怠,高校檔案工作的現代化發展也陷入緩怠狀態。文化環境缺席,導致文化建設的空心化。在認識高校檔案建設管理的問題上,目前存在極為感性和極為功利兩種狀態,感性認識認為檔案就是枯燥的資料和數據,功利狀態認為檔案就是承載只便當時需要的那些內容。
這兩種認識,導致檔案的文化建設極容易受到忽視,呈現出“空心化”的境況。“檔案館門口你來我往,檔案室里東走西晃,復印機上進進出出,工作人員準時下班忙”,是高校檔案工作較為形象和籠統的寫照,從中不難讀出高校檔案建設管理的生態環境、工作人員的工作感受,其根源是沒有充分挖掘檔案原本具有的歷史人文底蘊,積極賦予檔案工作文化內涵和價值意義。毫無疑問“,文化缺席”是目前高校檔案生態最為緊缺的意蘊。功能內涵單一,導致思想育人的缺失化。相比文化缺席,更為遺憾的是,高校檔案的思想及育人功能目前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利用,這一功能的缺失也讓檔案工作的價值再次貶損。高校檔案中蘊含科學真理、實事求是精神、代表人物、典型故事、校本文化、勵志內容等,無一不是感染思想的“活化石”,無一不是育人的“真教材”,對青年大學生探求科學、誠信研究、自我激勵、升華情感、體驗文化、熱愛專業、積極向上等優秀品質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檔案思想及育人功能的“四用”
從辯證的角度看,問題的背面也即其潛在的價值。從教育學、管理學、文化學等分析,不難看出高校檔案在思想及育人功能方面存在積極的作用。個性化檔案,成為學生思想進取的記錄儀。確切地分析,高校檔案還應該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學習、素質拓展、獎懲記錄等。現在許多高校借鑒國外的做法,為每個學生還建立了誠信檔案,有的還建立了學生思想素質方面的專題檔案。這類檔案主要包括大學四年學生入團、入黨時的申請書,在重要場合的發言、撰寫的征文材料、發表的文學作品、好人好事表彰等等,當這些學生畢業時,為他們復制隨檔案袋贈送一份。當同學看見這些材料,許多自己都沒有存底或印象,而看到學校檔案保存得如此完整,紛紛視為珍寶,成為他們大學四年最完美的注解。通過記錄學生的思想歷程,不僅讓他們的大學生活脫落了輕浮淺薄、光陰似箭的遺憾,更幫助他們積蓄了前進的動力和力量。多向度記載,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熏陶器。高校檔案能夠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鏡照,不僅是因為檔案記錄學生成長的時代、校本背景,更因為檔案通過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許多細節、有價值的載體,能夠讓學生從中管窺個體精神的自主性成長。
此外,學校或坎坷或榮耀的辦學歷史,也能對學生的思想帶來正面的觸動,對于他們堅持理想信念、提振精神、積極進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檔案館與圖書館不太一樣的地方,比如它更加嚴謹、求真,更加權威、更加專業,當學生置身這樣的環境,會不由自主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精神營養,助推他們思想更加具有探究欲望,能夠領悟到“始終如一”的堅韌和“積少成多”的力量,從而養成蓬勃向上的精神品質和人生態度。全方位感覺,成為學生體驗文化的感染場。檔案的文化內涵之所以受到忽視,主要原因可以追溯為當前社會文化的偶然性缺席和短暫性失語,從事檔案工作的人也缺乏賦予檔案以更深層次文化內涵的自覺性,只是更多地服從于檔案工作,而不是發自內心地服務師生需要等。事實上,高校檔案是一個青年學生非常便利的體驗文化、感染文化的磁場,發黃的紙張帶來視覺上的厚重感,特殊的墨香味帶來嗅覺上的獨特感受,豐富的史料帶來閱讀和精神層面的快感,系統的音像電子資料帶來綜合的震撼感受,從檔案史料中領悟到各種思想、價值的巔峰般的幸福體驗,都無一不是文化磁場的構成要素。
通過各種感覺形成的文化感受,會讓人印象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從而拼補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全過程追蹤,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記事本。檔案常給人沒有生命的感覺,但卻會呼吸;檔案給人單調枯燥的感覺,但卻充滿了活力。從積極的角度看,檔案是有生命的,因為它具有伴隨個體、群體和時代的溫度,如果充分利用好高校檔案,就能產生擬人化的作用,讓檔案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記事本。入學檔案,記錄學生從高中階段跨入大學校園的生澀;軍訓檔案,記錄學生從嬌氣襁褓到堅韌抗打的頑強;入學考試,記錄學生延續高考狀態的無畏;第一份入黨申請書,記錄學生思想的點滴進取;期末成績單,記錄學生一年后的收獲;撰寫發表的第一篇論文,記錄學生若有所思后的進步;獎學金,記錄學生超群努力后收獲的碩果等。高校檔案只要實現了全過程追蹤,通過記錄學生思想、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能成為見證學生成長、促進學生成才的記事本,成為一屆屆校友終生銘記和感恩的日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