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學教育科技論文
精簡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員和學員學習知識的最基本的工具。然而在課堂上具體實施上課的時候,教員還要根據大綱內容所規定的要求進行篩選,既能體現課堂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學員對有機化學感興趣的內容,另外還要搜集大量的課外資料,結合當前的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內容,此外最好結合教研室的科研方向,比如現在的各種添加劑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把這些問題講解透徹,讓學員們從源頭上,送化學結構上徹底了解整個事件的始末,從中學到我們課本上要求掌握的理論內容,最基本的首選告訴他們的這些事件中的化合物的結構,然后分析他們的性質,告訴學員,那些不法分子為什么會這么做的原因,講解一些本學科最前沿的科學知識,最好是結合教員本身的科研方向和科研課題來講解,使學員能身臨其境的了解本學科全球的發展方向,為以后的科研興趣愛好科研方向埋下種子。
互動提問式教學
在講授碳水化合物這一章節的時候,課堂上首先提出問題“淀粉和草都是屬于多糖類化合物,但是人類是以淀粉為食物,而牛羊以草為食物,為什么?”沒有學習這個知識之前,同學們對于這個現象是知道的也是常識,但是對于真正的原因估計大部分同學是不太清楚的,同學們也會帶著疑問來學習,更好的提高課堂效果。通過學習大家已經明白了這兩類物質的化學結構都是多糖,這些多糖都是以葡萄糖通過1,4 糖苷鍵來連接的,唯一不同的是淀粉是 α 構型的糖苷鍵,而草類物質是以 β 構型的糖苷鍵;這些多糖是人和動物的物質基礎,但是他們不能直接利用多糖,而是需要把多糖水解成單糖被生物體所利用來提供能量,要把多糖水解為單糖需要通過不同的消化酶來催化得到單糖,人體內部的消化酶是 α 構型的水解酶,牛羊動物體內的消化酶 β 構型的消化酶,從而解釋了我們一開始提出的問題,也解決了同學們學習知識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3],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道理。
多種教學手段結合進行課堂教學
目前,課堂教學中電子幻燈逐漸取代傳統的板書,電子幻燈在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具有信息量大、節省時間等優點[4],但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板書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寫板書的過程能使學員有對上課老師講解時的理解消化的時間差,更好的理解上課的內容,另外板書的內容是學員對課堂整體內容有把握,條理更加清晰,總之電子幻燈和板書的有機結合[5],也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另外,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教學模具的演示,能夠是學員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特別是講解電子雜化理論的時候,比如在講解甲烷這一章節的時候,甲烷的成鍵方式是通過 SP,雜化的形式,形成正四面體的形狀,因為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我們就利用模具,用一個甲烷的模型,讓學員看到實物,能夠更好的理解內容。
在課堂中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增加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
有機化學其實和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有機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伴我們走過生活的分分秒秒,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不與有機化學相關,人人都需要化學制品,我們生活在有機化學的世界里[6]。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洗滌劑就是利用了我們有機化學中的“相似相容”原理;再比如講到羧酸和羧酸衍生物那一章節的時候,我們會引入青霉素藥物的例子,解釋醫院用的青霉素基本是凍干的粉針劑,主要是因為青霉素的結構式 β 內酰胺的結構,容易水解,所以使用前要臨時配用,而且他的水解產物是引起青霉素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這也是靜滴之前必須要做皮試的原因所在。總之,為了提高有機化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采用了上述幾種方法,使得枯燥乏味的知識點顯得更加生動活潑,也使同學們有更大的興趣和熱情來學習有機化學知識,使同學們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有機化學知識。
本文作者:俞世沖 柴曉云 胡宏崗 趙慶杰 汪亭 鄒燕 孫青? 王小燕 吳秋業 單位: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