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藝論文
仿貼布漿工藝研究仿貼布漿工藝研究主要在于模仿貼布繡的浮貼效果,同時印花時要遮蓋住底布,使印花表面不受底布顏色和花型的影響,同時所用色漿手感要柔軟,穿著時無異物感(7),對仿貼布漿的工藝進行必要的實驗篩選。實驗方法如下:對同一底布,在相同焙烘條件下,進行漿料篩選和復配;底布選擇為深黑色絲棉紡印花布;焙烘條件:焙烘溫度140℃,時間2min;水洗牢度測試條件:溫度40℃時間30min。
實驗一:采用的實驗漿料分別為:水漿、軟涂料、961遮蓋漿、膠漿HF、膠漿LP/2S、彩印漿KE,實驗結果顯示:采用現有的漿料印花,普遍具有較好的印花清晰度和一定的遮蓋力,但是除了彩印漿,織物手感普遍較硬,而且水洗牢度差,達不到技術要求,所以漿料需要進行復配以滿足仿貼布漿的工藝要求。
實驗二:對涂料和遮蓋漿或膠漿進行復配研究,復配仿貼布漿的漿料為:1;水漿961=50:50;2軟涂料961=50:50;3;軟涂料:膠漿LP/2S=50:50;4;軟涂料LMP=50:50;5;軟涂料:彩印漿KE=50:50,實驗情況見表1。通過表1可知,采用2;、3;、4;配方可以達到較好的印花效果。
實驗三:在確保仿貼布效果的前提下,繼續研究不同用量的961遮蓋漿與軟涂料復配的仿貼布漿性能,進行優化實驗。其實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加入涂料可以提升遮蓋效果,提高面料的柔軟度(降低遮蓋漿用量),涂料質量分數可控制在30%左右。如果仿貼布漿中不加涂料,那么961遮蓋漿的質量分數必須提高到40%~50%,但面料的柔軟度就有明顯的下降。為了改善面料的手感,在仿貼布漿中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柔軟劑HT,對手感的改善有明顯效果。
綜合以上實驗,確定仿貼布漿的工藝優化方案:本白(軟涂料50%~60%、961遮蓋漿40%~50%、HT柔軟劑1%~2%);彩色(軟涂料X%、961遮蓋漿30%~50%、HT柔軟劑0!1%、涂料Y%,(X+Y=50%~60%)。
仿繡漿工藝研究
仿繡漿工藝研究在于模仿貼布繡的工針效果,需達到以下要求:一是刮印整理后要有凸出織物表面的立體效果;二是水洗色牢度要好;三是仿繡漿的表面需要有一定規律的紋路,以模擬工針效果。綜合上述要求,發泡漿是用于仿繡漿研究的首選。目前市面上發泡漿的種類很多,有絨毛型、硅膠型及普通型等。通過初步實驗,發現只有普通型發泡漿能滿足仿繡漿工藝研究的要求。此外,用于仿繡漿工藝研究的普通型發泡漿還需要滿足以下性能:一是有較好的流變性和透網性;二是具有一定牢度;三是手感必須柔軟有彈性;四是發泡漿必須環保。根據這4點要求,對仿繡工藝(發泡工藝)進行優化實驗。
仿繡漿篩選
由于仿繡漿是和仿貼布漿一起印,所以兩者的熱處理工藝必須一致,因此中溫型的發泡漿是最佳選擇。將實驗條件控制在焙烘溫度140℃_,時間2min,80目網絲,面料選用絲棉雪紡,然后分別選擇"Z發泡漿、松井發泡漿、寧柏迪發泡漿、FS-408發泡漿4種中溫型發泡漿進行仿繡漿的工藝優化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從手感、牢度、立體感等綜合性能考察,FS-408中溫型發泡漿的實驗效果最好,只是發泡圖案的白度比較差,偏黃,特別是在打本白色或者鮮艷的淺色系時,容易受到干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發泡漿中添加有遮蓋力的白膠漿,實驗證明在發泡漿中加入白膠漿可以解決,但是隨著白膠漿用量的增加,發泡圖案發黃的問題雖得到解決,但是印花牢度、立體感及手感都有下降趨勢。所以白膠漿合理的質量分數控制在10%~20%。
仿繡漿的黏度控制
仿繡漿需要有較好的流變性和透網性,然而發泡漿因其含固量大,黏度也大,導致透網性差,流變性差。通過加水稀釋,能夠使發泡漿的黏度下降,便于刮印。發泡漿加入不同比例的水進行發泡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用于仿繡漿的發泡漿可加20%左右水,不僅能降低其黏度,易于刮印操作,而且印花牢度和立體發泡效果良好。
仿繡漿的牢度實驗
發泡漿中摻有一定量的黏合劑,能達到基本的印花牢度要求。但如果印花牢度要進一步提高,可以通過加入其他黏合劑來實現。選擇APF101、TYS、KG101、UN4064種黏合劑進行實驗(質量分數3%~9%)。結果表明:除了UN406外,其他3種黏合劑的添加能提高發泡印花的摩擦色牢度,但也會使發泡效果,手感方面略有下降,當黏合劑的質量分數達到9%時,立體效果開始有明顯下降了,并且手感發硬。因此,黏合劑的質量分數應控制在6%以下。
仿繡漿的手感實驗
由于發泡漿的高含固量,往往使得手感偏硬,穿著時容易有異物感。為提高發泡圖案的柔軟性,可在發泡漿中摻入各種柔軟劑,進行對比篩選。實驗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加入適量柔軟劑對發泡效果影響不大,而且大多數柔軟劑的柔軟效果并不理想。只有HT的柔軟效果比較好,對手感有明顯的提高作用。篩選出適合的柔軟劑后,分別對不同質量分數(1%、3%、5%、7%、10%)的柔軟劑進行了實驗。隨著質量分數的增加,發泡效果影響不大,到了10%左右,有輕微下降趨勢;而手感變柔軟,但到5%以后,變化不明顯;另外,在5%以內對色牢度的影響不大,超過10%有輕微影響。綜合考慮發泡效果、手感和牢度,柔軟劑的質量分數應控制5%以內。綜合以上工藝實驗,合理的仿繡漿配方為:FS-408為80%;水20%;白膠漿0~20%(外加);柔軟劑HT0~5%(外加);涂料X%(外加)。
仿貼布繡印花工藝研究
仿貼布漿和仿繡漿均屬于涂料體系,但在印花過程中工藝條件的控制不當,會產生牢度差,達不到立體發泡效果,發黏等問題。因此,在印花過程中需要對印花工藝參數進行實驗優化。實驗條件控制在焙烘溫度140℃,時間2min,80目網絲,材料為絲棉雪紡。
預烘溫度的選擇
預烘是為了防止在后道的汽蒸或烘焙的過程中因面料未干而造成仿貼布漿搭色,而對于仿繡漿,除了搭色,預烘溫度的控制還要同時保證印花面料干燥而印花部位又不發泡。預烘實驗的預烘溫度分別設定為40、60、70、90、110℃。實驗發現:如果預烘的溫度過低,會導致仿繡漿未全干,那么再進行后道的高溫烘焙,圖案不能充分發泡,而且手感彈性變差、變硬;如果預烘溫度過高,干燥程度雖然達到了,但是會使局部的發泡漿過早發泡。再經過高溫烘焙的時候,已發泡部位容易破泡坍塌,影響立體效果。所以預烘溫度必須嚴格控制,最佳溫度應該在,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