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項目管理論文
我國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的問題表現及原因
1.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的內涵
世界上對于土地開發整理的含義解釋多種多樣,土地開發整理是在一定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通過采取行政、經濟、法律和工程技術等手段,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調查、改造、綜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和產出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過程。耕地質量是土地受各種自然、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的總稱,其質量好壞表現在耕地環境狀況的好壞、農產品生產質量的高低等等。土地開發整理在通過科學手段的指導下,對土地自然地理環境進行研究分析,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治理,改善耕地利用結構和生產,從而增加耕地有效供給量,增加耕地質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2.我國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的問題表現及原因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土地開發整理重點是擴大耕地或其他農業用地面積,還未能把生產能力、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上,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耕地質量管理問題一直影響土地開發整理的工作的進展。國內大部分區域的荒地十有八九都被開發了,但是土地開發的腳步很難停下來,只要是荒地就進行開發,表面上顯示土體開發不斷進行,離目標似乎不遠了,但停下來研究發現開發整理的土地質量參差不齊,目標不僅沒有實現,還嚴重破壞了土地質量。土地開發整理不能看量不看質,土地面積是不斷的再增長,土地質量同時也應該得到保障。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烈。在我國農村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為了滿足農作物對水資源的需求、為了建設新農村美化村民居住環境,設計者們絞盡腦汁的設計規劃方案,將大面積的鋼筋混凝土灌溉水渠修建在土地上,雖然灌溉水渠滿足了農作物對水資源的需求,但是混凝土構造的水渠無法涵養水源,影響了土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導致生物群落穩定性下降、生物種類越來越少,給農業生產帶來安全隱患。
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管理問題對策
政府相關部門在面對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管理時,在權衡耕地占補平衡時所關注的數據不能僅僅局限在耕地面積上,還要嚴格監控耕地的質量,只有當耕地面積和質量同步得到發展,才視作土地開發整理的進步。同時政府應組建專業小組,對各個地區的不同地形提供技術支持,真正意義上地做到耕地數量和質量相對等。在全國范圍內,土地開發整理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十分嚴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耕地受工業、鄉鎮企業、農藥污染面積達到2190萬公頃左右,大約是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6%[2]。耕地受污染影響,一些直接荒廢,一些能夠被利用的耕地生產的農產品也是被污染的,最終給人的身體造成危害。面對這種現象,黨和政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問題再度發生:加強人們對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將耕地環境保護列在土地開發整理的首要位置。全國各地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必須重視土地開發規劃與土地保護規劃,并不是每一片土地都是以開發整理為目的,必須結合當地特有的氣候、地形、人文等綜合因素,明確開發地的可開發區域和不可開發區域,這樣才能有效的利用每一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3]。此外,在土地開發過程中作為設計單位也要合理設計每一寸土地,在施工作業中施工單位更要依據設計單位的設計適度開發,只有在各個環節都有意識的對土地加以保護才能有效的利用土地,從而實現土地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管理內容的探討,可以預見,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社會系統工作,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土地開發整理的內容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本文作者:吳桂華 吳溪 單位:遼寧天宇國土規劃整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