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會工作論文
中國邊境貿易地區的警務要項
邊境貿易地區因為邊境與貿易的整合而具備了國際和經濟特點,因此立足國際關系視野,參照經濟發展動態來確認邊貿警務的戰略中心和工作重點,必然要求警務建設在接軌國際、掛鉤經濟上動腦并下功夫。
(一)預防打擊有組織犯罪
據資料,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提速和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各國特別是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有組織犯罪、本地組織犯罪合法化和多樣化、外國組織犯罪本地化和規模化、本地和國際組織聯合犯罪一體化等特點,越來越突出;共犯隊伍變大和雇傭犯罪增多等趨勢,越來越明顯[1]。因此,我國邊貿地區的預防打擊有組織犯罪,一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優勢,把目標牢固鎖定在徹底清除有組織犯罪在中國生根發芽的土壤與環境,在法律上絕不給有組織犯罪留下生存發展的空間與余地;二要結合具體警務實踐,建立邊貿地區專門的預防有組織犯罪系統,積極完善與邊貿國(包括國際)預防有組織犯罪系統的對接機制;三要強化對有組織犯罪的存在形式、活動規律、犯罪特點、經費來源、聯絡途徑等研究,不斷提高預防打擊的針對性。
(二)預防打擊有組織犯罪
黑社會犯罪是世界性的“毒瘤”之一。但早就臭名昭著、惡貫滿盈的美國黑幫、意大利黑手黨和日本暴力團等,時至今日卻大都“基本安好”。顯然,這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具備了可與警方周旋的經濟、科技力量,還有比這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具備了賴以生存的政治、文化和人脈根基。理論上,在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三地之外的其他任何地區,都沒有“法律允許的暴力組織”存在,但根據近年公安機關公布的江蘇、云南、湖北、東三省等地“打黑”資料,中國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雖然沒有“陽光權”,規模也不太大、能量和勢力范圍也很有限,可其社會危害性和與境外黑幫勾結的苗頭,卻與日俱增。因此,中國邊貿地區的預防打擊黑社會犯罪,既要細分細化犯罪對象及其領域,明確在以下四大領域建立重點“防范區”,一是民間借貸、桑拿等娛樂服務行業;二是貨物運輸、廢棄物處理和道路建設等建筑運輸行業;三是江河航道清污、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等社會公用事業;四是管理上述行業的行政部門。也要“嚴防死守”資金渠道,通過控制資金總量及其流向來控制黑社會的勢力范圍,做好防其做大(橫向抱團和向政府部門滲透)、防其與國際職業犯罪組織結盟、防其與境外敵對勢力勾結、防其與民族分裂主義分子結伙、防其被不法分子特別被敵對勢力利用等“五防”工作。
(三)預防打擊毒品犯罪是世
預防打擊毒品犯罪是世界性的課題、也是難題之一。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穩固的市場規模構成的犯罪動力,不斷提升著毒品犯罪的科技含量。從組織建設到市場營銷機制,從品種開發到科研團隊,從生產管理到對抗政府打擊等,早已處于相當高的水平層次。據資料,毒品吸食對象以20歲左右年輕人為主,且年齡越來越小趨勢明顯;吸食特征是毫無顧慮地混合、超量亂吸;來源三大渠道是走私、黑幫和外國人。中國雖不是毒品犯罪高發國家,但近年涉毒人員增多、毒品過境案件時有發生等已經發出了警報[2]。根據日本經驗,預防打擊毒品犯罪的重點是“一體兩斷兩借”。一體,即政策和因應毒品方略等的一體化推進;兩斷,即切斷毒品的貨源和客源;兩借,即借助國際力量和他國力量。由此可見,中國邊貿地區預防打擊毒品犯罪的關鍵應該是科學技術,如斷源,要求有現代化的技偵方法手段、設備設施和優秀禁毒隊伍;斷客,要求有徹底消除吸毒者“心癮”的技術力量;建立追查毒源的“斷客系統”,則要科學技術的強力支撐。所以,要迅速建立和不斷完善具有特色的“斷源”“、斷客”兩大系統,就要扎實技術攻關。技術,它是夯實預防打擊毒品犯罪基礎的支撐和保證。
(四)關于買賣人體犯罪主
關于買賣人體犯罪主要包括買賣人口和買賣活體器官兩個部分。人口買賣主要是指犯罪團伙以榨取錢財為目的,有組織地從他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經濟欠發達國家及地區強迫、誘騙、拐帶婦女兒童偷渡(不法)出入境,從事提供賣春等性服務的犯罪活動;人體器官買賣主要是指犯罪團伙以榨取錢財為目的,采取強迫、誘騙、威脅等手段,有組織地從他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經濟欠發達國家及地區攜帶活體器官(不法)出入境,進行人(活)體器官買賣的犯罪活動。因此,中國邊貿地區預防打擊買賣人體犯罪的關鍵是要抓好三點:一要完善和增強相關法律法規中“抑制、處罰、防止針對女性和兒童犯罪”的條款;二要嚴格防止非法人體交易措施和具體辦法等的落實,“依法”嚴厲打擊違法性交易活動和非法人體器官買賣活動,堅決清除其生存發展土壤;三要積極與邊貿國聯合協作,強化與邊貿國的警察機關協作、非政府組織的聯合以及應對兒童賣春和人體交易對策與相關情報信息的交換等。
(五)預防打擊“洗錢”犯罪
關于“洗錢”犯罪,慣用的手法是先把犯罪所得的資金存入虛開的預設銀行帳戶,然后偽造“空頭”合同,再根據“合同”約定把存入預設帳戶的錢以預付款、還款等名目,正常地由銀行轉入罪犯(個人或公司)名下。因此,大額或巨額“洗錢”犯罪的操作過程非常復雜、非常嚴謹,要有一家和兩家以上的金融機構(證券交易公司或發行推廣公司等)參與才能完成,不僅大多與毒品犯罪、組織犯罪直接相關,而且具體的操作過程已經基本實現了國際化,由境內境外的金融相關機構聯合完成。因此,中國邊貿地區的預防打擊“洗錢”犯罪,基于“洗錢”必須利用法律法規縫隙或漏洞來徹底改變資金獲取途徑的特點以及資金大多通過流向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或不太健全的國家及地區,然后再回流本國的基本規律。一要積極幫助法律法規相對落后的邊貿國健全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努力促其能與世界特別是亞洲各國的打擊“洗錢”犯罪的法律法規建設保持在同一個水平層次上面;二要不斷強化與世界、亞洲各國特別是周邊鄰國的聯合協作,不斷強化國際聯合的程度;三要主動堅決地依靠國際組織,有效利用并積極發揮國際組織的功能與作用。
(六)預防打擊網絡金融犯罪
網絡金融犯罪是跟隨計算機及其網絡給人們帶來便利生活的腳步而走進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之中的、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術性犯罪”之一。近年來,這類犯罪跟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步伐,已從美、英、法等先進國家迅速走進發展中和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及地區。不僅涉案的領域越來越多、涉案的人員越來越多、涉案的金額越來多、作案的手法越來越多的“四多”趨勢突出,而且由于計算機主服務器設在境外,境內往往只能抓捕那些涉案不深的“邊緣式”人物[3]。因此,中國邊貿地區的預防打擊網絡金融犯罪,一要以完善國內的法律法規為前提,以強化國際的協作聯合為基礎,以發展先進理念、創新技術裝備、提高警務水平為保障,建立一個龐大的系統,并用系統的整體力量來保證預期目標的快速達成與充分實現;二要在具體的預防打擊對策中體現保衛國家經濟安全的大戰略,也要在保衛國家經濟安全的大戰略中,對預防打擊網絡經濟犯罪提出具體的對策要求;三要不斷提高在普通“警情”中甄別、發現、偵察和處置“敵情”的能力,主動建立國家經濟安全意識;四要有現代科學技術基礎,做到“領先于犯罪”。
(七)預防打擊搶奪刑事犯罪
搶奪刑事犯罪是世界常見的犯罪類型之一,即使世界公認的社會治安良好的西方國家,其發案率也常常居高不下,處于各類犯罪“先進”位置。據資料,搶奪犯罪首選的搶奪對象是女性,特別是在靠近公路一側徒步行走的女性、把財物放在斜挎包(或自行車前置筐)中的女性、把財物放在斜挎包(或自行車前置筐)中而不加防范的女性;首選的作案地點是方便逃竄的公路(行車道);首選作案的大時間段是18~24點,小時間段是20~22點;首選的作案手法是從搶奪對象的背后實施“追越搶奪”[4]。因此,中國邊貿地區的預防打擊搶奪刑事犯罪,如在十字路口、大型建筑設施和居民區安裝高分辨率攝像裝置,既能對搶奪犯罪起到一定的嚇阻作用,也能提高案件偵破速度。當然,最好的預防還是制造困難或障礙,不給意圖搶奪者方便作案的機會。所以必須(值得)一提的是,充分考慮各個不同年齡層段受眾的喜好特點,靈活運用傳統的警情訊息提供、宣傳、提醒等手段,如板報、傳單或標語,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同樣也能起到積極作用,發揮巨大效能。
(八)預防打擊國際恐怖犯罪
恐怖主義雖說是個古老的話題,但是它在近代真正流行并得到世界的廣泛認識,卻是在“9•11”之后,至今不過是十多年的時間。現在,由于以美國為首的“反恐”行動國家化、政治化和全球化,致使恐怖主義活動似有越反越多、越反越強、越反越亂之勢。另外,恐怖主義陣營國際暴力犯罪組織、民族分裂主義極端分子、宗教狂熱分子、不同政見勢力以及雇傭軍等混合而成的組織特征和反人類反文明反社會的行動本質,無疑時刻都在夢想著能把各種各樣的恐怖活動推向世界的每個角落[5]。因此,中國邊貿地區的預防打擊國際恐怖犯罪,一要在信息情報(情報收集、情報儲備、情報綜合、情報分析等);二要在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應對恐怖事件的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如反恐專家、情報專家、談判專家以及核生化專家等各個領域精英和整體處置能力培養等);三要在協作即各個相關部門的一體化聯動;四要在國際協作等方面下功夫。
(九)美國2011“利比亞戰法”
美國2011“利比亞戰法”的特點:一是模糊了戰爭的時間,戰爭什么時間正式開始什么時間正式結束,沒有清晰的界限;模糊了戰爭的主體,戰爭的作戰主體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士兵”,而是敵對勢力分子、宗教狂熱主義分子、普通居民百姓等什么樣的人都有;二是模糊了作戰的樣式,戰爭已經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戰場武裝對抗,可能是普通的治安事件、刑事案件、恐怖襲擊活動甚至官員的貪腐行為等;三是模糊了作戰的戰場,作戰已經并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軍事戰場,可能是商店、機場、賓館等任何一個場所。這就客觀而且現實地把戰爭的作戰階段之一或部分之一,悄無聲息地移植在警察的視線范圍或職責權限之內[6]。因此,在中國邊貿地區警務行動中包括著預防打擊敵對勢力“潛在”犯罪的內容,對此不僅應該重視和關注,而且應該高度重視和關注。一要積極培養廣大公安民警的敵情(軍情)意識;二要不斷提高廣大公安民警的國防動員和國家安全參與力;三要求廣大公安民警學習并掌握發現敵情(軍情)線索的技術包括高新技術裝備的運用;四要迅速提高廣大公安民警的敵情(軍情)線索追查能力;五要在制度上做好組織與人才的兩大保障。
中國邊境貿易地區的警務發展課題
中國邊境貿易警務面臨的課題和難題很多,為方便研究,本文將其分普通、基本和發展三大類課題。關于普通類課題,因主要研究的是物證鑒定、警察通信等專業技術方面的問題,在此不作進一步的探討;關于基本和發展類課題,因本人能力的限制,在此也只能停留在“提出問題”的層面。
(一)基本類的課題
關于基本類的警務課題,當前迫切要求解決的兩個難題應該可以說是迅速提高我們自身的警務能力和保持與邊貿國的同等警務層次。
1.迅速提高我們自身的警務能力:影響警務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人、物和組織管理等。關于人,在此只提兩個迫切要求攻關的難題:迅速建立“敵情”意識和迅速提高“理解國際”素質。關于物,在此只提一個最基本的標準:現有警用裝備的先進程度必須達到或領先于共同邊貿國。關于組織管理,在此只提一個前進的方向:用法律和制度來保證、支持組織的正常運營。
2.保持與邊貿國的同等警務層次:關于保持與邊貿國的同等警務層次主要有三種情況,即與邊貿國警務的整體水平同在一個層次上、中方層次高、他方層次高。如果水平同屬一個層次,則主要應該研究解決雙方警務活動的協作與配合即警務行動一體化的問題;如果中方的水平層次高,則主要應該研究解決如何促進或幫助他方迅速提升警務水平的問題;如果他方的水平層次高,則主要應該研究解決如何迅速提升自身警務水平層次的問題。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警務水平的“層次”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還包括警察的整體執法水平、國家的法律水平以及法律實踐的國家大環境和區域小環境等諸多內容,而并非單指如執法技術、警用設施、勤務裝備、警察能力等細化的具體內容。
(二)法制類的課題
關于發展類的警務課題,當前迫切要求解決的兩個難題應該可以說是不斷密切與國際相關組織的合作和不斷強化與邊貿國的一體化程度。
1.密切與國際相關組織的聯合協作:跟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步伐,聯合國和世界各洲都成立有官方、半官方以及民間等不同層次、類型、規模、領域的預防打擊犯罪組織或機構,如國際刑警組織(ICPO)、國際反金融犯罪組織(FATF)、亞洲•太平洋反“洗錢”組織(APG)等。不僅自己要參加其中,而且要邀請邊貿國一同參加其中;不僅自己要積極參與活動,而且要和邊貿國一道積極參與活動。如果一個“國際化區域”的警察不能了解國際警務的發展動態,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因落后而被動,因被動而落后,在惡性循環中變得更被動、更落后。
2.強化與邊貿國的警務一體化進程:邊貿地區警務發展建設應是一個包括自己與邊貿國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只有建立兩者一體即“整體”的理念和理論,并用其指導具體的警務實踐,才能避免一方的“增長”或“滯長”演變成另一方進步創新的阻力,杜絕在同一個警務區域出現社會治安“冰火兩重天”的情況。就具體的方法而言,如向邊貿國普通民眾開放我方派出所,邀請他們到所里參觀、作客;雙方互換干部到警察學校學習和到警察機關或派出所見習等,都應該行之有效。顯而易見,如果沒有整體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應該也就等于沒有世界一流的邊貿警務[7]。
綜上所述,邊境貿易地區警務即“邊貿警務”雖然只是邊境地區警務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這個部分既不龐大也不巨大。但是,自由國際商貿區的警務地點和自由跨境流動的警務對象這兩個最基本的特點,就已足夠決定“邊貿警務”必然具有國家窗口的“地位”和國家名片的“功能”了,在某種意義上應該也就足以決定“邊貿警務”可以作為專業研究中一個新的方向或領域的“存在”或“成立”了。因此,即使本文“框架”或“點題”式的探討不能給更高層次邊境地區警務的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帶來多大的幫助或借鑒,相信它也應該能為進一步細化細分“邊境警務”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或啟示。所以,隱藏于本文之外的價值和意義可能應比之內的更加巨大。
本文作者:李明 單位:國家林業局 警官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