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文學論文
一、英語典故的來源
《圣經》出自基督教,是基督教的圣典,對西方文化影響巨大,在英美及其他西方國家,《圣經》幾乎是家喻戶曉,所以出自《圣經》的英語典故也最豐富、最經典,比如Judas(中文名猶大)是奸細和叛徒的代名詞;至于童話、寓言,它們可以是來自英語國家,也可以出自其他非英語國家和民族,很多英語典故出自《伊索寓言》,比如inthelongrun(表示最終結果)就出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龜兔賽跑”;文學藝術作品也是很多英語典故的出處,比如aCleopatra(代指絕代佳人)就出自莎士比亞的戲劇。
二、英語典故的翻譯技巧
雖然用好英文典故可以使文學作品色彩大增,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典故卻也成了我們學習西方文化的一個障礙,因為如果我們對典故進行直譯,往往不能完全解釋典故的真正含義,甚至有時候會因為曲解了字面意思鬧出笑話,所以,掌握英文作品中英語典故的翻譯技巧對于我們更好地引用英文典故至關重要。若想對英文典故進行準確的翻譯,必須先搞清所要翻譯典故的出處,然后將其以合適的方法呈現出來。英文作品典故的常用翻譯方法有直譯方法、套譯方法和意譯方法。直譯方法雖然是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譯,但并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硬譯,只是為了尊重作品原創性,當漢語中有和英語典故相互對應的概念時通常會用這種方法進行翻譯,比如Crocodiletears就采用直譯的方法,譯為“鱷魚的眼淚”,Cinderella直接譯為“灰姑娘”,無需附加其他解釋;如果某些習語和漢語意義相似,那么可以使用套譯的方法進行翻譯,比如toseparatesb’sgoat就運用套譯的方法譯為“大動肝火”;還有些英文典故在中文中完全沒有相似的概念,這時候直譯和套譯都無法解決問題,就采用意譯的翻譯方法,在進行意譯必須不能脫離原文的意思,所以要在了解了典故的出處及相關故事后進行意譯,比如:AnAppleofDiscord,這個典故出自古希臘神話,它不能直譯為“糾紛的蘋果”,而是根據它背后的故事將其意譯為“禍根”。
三、英語典故和英文作品的關系
英語文學作品和英語典故通常是相互交融緊密相連的,下面就以英語文學作品、《圣經》典故之間關系和英語文學作品、神話之間的關系為例說明這一點。
1、《圣經》典故和英文作品之間的關系
《圣經》對整個西方文化影響深遠,在文學作品中更是被頻繁運用。比如《羔羊》(作者威廉布•萊克)中的第二節:LittleLamb,whomadethe……,該詩的第一節講的是一個小孩問一頭羔羊是誰使它來到這個世上,第二節對第一節中的問題做出回答說他也叫羔羊,這個“他”是耶穌,因為在《圣經》的《新約》中,耶穌無數次稱自己為羔羊,如果學習過圣經,就不難對這些詩歌中的典故進行理解,進而可以理解這首詩的意思。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也曾在他的一部作品中提到基督受難的事,它與《圣經》中的典故有關,圣經里講到,耶穌在被猶大出賣后的第一新年月圓之夜被處死,耶穌死的時候,原本明月普照的世界一下子變成了漆黑一片,所以,那晚的明月成了耶穌受難的證明。戲劇大師莎士比亞也在他的作品中引用過《圣經》的典故,《威尼斯商人》是一部體現仁慈、博愛精神的杰作,劇中主角安東尼奧是作為基督徒出現的,他樂于助人、不求回報;在法庭上堅持正義,甘愿為正義受罰;對于生活的苦難能默默承受,他的言行符合基督教徒應當擁有的精神,所以莎士比亞塑造安東尼奧這個形象的原型是基督徒。約翰•彌爾頓在他的作品《失樂園》中引用了《舊約》里的內容,講了亞當和夏娃在撒旦的誘引下,違背上帝的旨令,偷吃禁果(長在善惡樹上),被逐出樂園的故事。彌爾頓在其后來的《復樂園》作品中也引用了《圣經》中的典故,那個典故出自《新約•路加福音》。還有許多其他的歐洲偉大作家也都諳熟《圣經》,《天路歷程》(班揚著)、《浮士德》(歌德著)等作品都說明了這一點,在文學作品中引用圣經中的主題幾乎成了西方早期文學作品創作的傳統,同樣,如果對《圣經》不熟悉,就無法理解很多英美作家的經典作品。
2、神話故事典故和英文作品之間的關系
《夜鶯頌》(濟慈著)的前四句:Myheartaches……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厭倦,說自己正在走向忘川,其中的Lethe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它指的是陰間的一條河,人們在死后飲用這河里的水便會把在人世間的一切都忘掉。埃德加•愛倫(美國文藝批評家、作家)在其作品中有一句話提Procrusteanbed,這個Procrusteanbed是指“一刀切”這種政策,它出自古希臘的神話。強盜普羅克汝斯開了個黑店,所有投宿的過客都被強按在他的床上,如果過客的身材比他的床長,他就剁掉過客伸在床之外的腳,否則就強行把人拉長,直至被拉的人死亡。Procrusteanbed就是用來表示強硬的手段或政策。拜倫在他的敘事詩中有一節:Placemeon……詩中有一處“There,swan-like……”意思是我愿意像天鵝一樣,哀歌而死亡。這出自古希臘的一個神話傳說,說的是天鵝在垂死的時候曾作哀鳴。詩人借助這個典故來表明自己寧死也不肯在民族戰爭中做亡國奴的決心,如果沒有理解那句話的希臘神話背景,就很難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涵。其它受古希臘神話故事啟迪的還有《仲夏夜之夢》、《尤利西斯》、《奧德賽》等,所以,古希臘神話中的典故通常都會作為很多英語文學作品的點睛之筆,增加了文學作品的經典性。由此可見,英語典故與英文作品常常是并行存在的,英文典故使得文學作品只用寥寥數語,就能表達其深刻的蘊味,不理解英文典故,也無法理解許多文學大家的經典作品。
四、結束語
典故是一種語言文化,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活潑,是交際中不能缺少的因素。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一些新的英語典故不斷出現,在這個過程中,明確英語典故的來源,掌握英語典故的翻譯技巧才能跟上語言發展和時代的步子,使文學作品的水平更上一層。
本文作者:白? 單位: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