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物流管理論文
一、國際物流業與供應鏈環節
國際物流的復雜程度,直接受到企業國際市場進入方式的影響。企業的直接出口方式、合約制造方式和全球化運作的方式是決定國際物流的必要條件。國際化經營代表了國際物流的最復雜的典型,因為這其中涉及了企業在資源、生產計劃、協調、出口、當地分銷、配送等復雜的經營活動。在國際化運作的基礎上,可以將國際物流按管理和操作分成不同的層次,每一種層次代表了不同類型的國際物流。
層次一:簡單市場交易型的國際物流。企業由于缺少經驗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將貨物的國際銷售委托給專業的國際貿易或國際商務公司,由專業公司負責國際市場的訂貨處理、單證和運輸安排、存貨和營銷安排、結算和售后服務等。我國改革開放前的外貿體制就是這種初級層次的典型例子。
層次二:出口型國際物流。企業發展專業人員來協調國內貨運和出口單證等程序,但產品國際運輸環節、到達出口地的營銷管理、存貨管理、發票和售后服務等環節,仍然由當地的代理商或配送商提供。企業可以通過增加出口的國內環節來增加利潤,但產品出口后的風險依然存在,因為國內營銷部分與國際市場營銷部分的物流過程可能不能有機地協調和結合,企業對國際市場的敏感性不強。
層次三:當地市場存在。將營銷、存貨、配送、售后服務直接延伸到國際市場,這種做法通常稱為“當地市場存在”。當地市場運作的方式,往往是由本國的母公司派出管理部門和人員,而不是雇用當地人。當地市場運作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本國母公司政策與派出當地公司的管理是否與地方市場要求吻合。既然管理者是本國指派的,當地市場的運作就會明顯帶有本國的色彩。當地市場存在與前兩個層次的國際操作相比提高了控制能力和對市場反應的敏感性,但對本國的操作依賴性較大。
層次四:當地市場經營。這一層次使本國企業進一步深入國際市場,在當地直接經營,并結合使用當地人才。這種國際物流運作方式將本國的營銷、配送與供應鏈管理與國際市場的營銷和供應鏈管理一體化。雖然供應鏈管理和營銷的理念、技術大部分來自于母公司,但隨著當地員工的增加,出口國與當地理念會逐漸融合,但本國的理念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層次五:無國別國際物流。無國別化作業在全球范圍開展物流運作,建立區域化的總部,協調本國以外的當地物流和供應鏈系統。從這種意義上說,企業是無國別的,不存在任何一個國家的物流總部及物流運行機制控制所有的在其他國家的運作的情況,控制所有分布在不同國家的物流體系的,是不同國籍的物流體系的組合。
二、我國現代國際物流業的弊端
1公路貨運業陷于困境
2011年,燃油價格高居不下,司機短缺,整體經濟低迷,運輸需求疲軟等方面的因素正在給貨車運輸業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在我國,2011年,貨車運輸業成本增加,每天支出(以6噸貨車為例):油費120元,(以每往返一次用油近40升,每升3.19元計算),過路費52元,養路費33元(每月為990元,每月按30天計算,下同),客貨運輸附加費5元(每月為150元),公路運輸管理費3元(每月90元),工商管理費1.00元(每月30元),稅收7.67元(每月營業稅150元,車船使用稅15.00元,城建稅10.50元,教育附加稅4.50元,個人所得稅50元),保險費8.52元(按每年第三者責任保3110元,每年365天計算,下同),年審費1.10元(每年400元),保養費13.33元(每月15.84元,以每車收入乘以6.6%稅率計算)。每天拉一車共應支出:運焦炭260.46元,運磷礦257.69元。每天拉兩車共應支出:運焦炭328.30元,運磷礦322.76元。還有折舊費、購買車輛利息、駕駛員學習、培訓費、辦證工本費等未計算在內。燃油價格高漲是貨車運輸業陷入困境的最主要的原因。
2鐵路運輸業增長
由于燃油價格上漲對貨車運輸的影響要遠遠大于鐵路運輸,在燃油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公路運輸的成本飆升,鐵路運輸業相對獲得了一種“助推力”。“十一五”期間我國鐵路運輸增長了66%。
三、構建和完善我國現代國際物流業的措施
1樹立正確的物流管理和服務觀念
要以系統的方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手段,轉變當前物流管理理念,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實行生產和物流分開的模式,不斷優化物流系統的結構,提高管理效能,進而提升物流在服務中的競爭力。在服務觀念上,要轉變單純以營利為目標的服務理念,牢固樹立提供便捷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理念,一切以消費者為中心,物流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要,不斷豐富物流模式,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和增值服務,以便我國物流業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
2物流企業應積極融入物流園區和國際物流中心,降低物流成本
我國物流成本長期居高不下,影響我國現代國際物流業的綜合競爭力。現階段的國際物流成本控制中,大多是以集約化和規模化的方式提高效率,壓縮成本,我國近年來建設很多的物流園區和國際物流中心的目的也在于此。物流企業積極融入物流園區和國際物流中心,可以在物流設備、物流速度、通關檢疫等方面獲得快捷方便的服務,減少儲存周期,壓縮庫存占用資金,控制物流成本。
3完善國際物流的規劃和相關法律法規,為現代國際物流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借鑒國外物流行業準入和從業規范,盡快制定我國物流業的相關法律規定,調解物流各方主體的行為和利益。盡早調查清理地方保護主義的物流法規,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物流體系,以適應現代國際物流業的發展要求。
四、結論
國際物流業促進了我國國際貿易的拓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但國際貿易的大量進行凸顯了我國現代國際物流的“短板效應”,我國現代國際物流水平的低下已經影響和制約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找出我國當前物流行業發展的弊端,并構建和完善我國現代的國際物流體系,是進一步拓展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必要準備。
本文作者:周雪梅單位: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