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造型藝術論文
一、消費電子產品造型元素分析
產品形態由端點、線、面等基本元素組合而成,產品造型設計作為一種造型藝術,主要是通過對基本元素的方向、張力、節奏等要素的把控,對基本元素進行變化、組合,從而構成對視覺的刺激,引起視覺美感。構成視覺印象的基本元素是點、線、面、色彩和質感。點在平面構成概念上是最基本的單元,單個點只有張力,沒有方向,點本身沒有能力表達復雜的意義和感情,但他卻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我們將產品中的按鍵視作面上的一個點,電鍍的按鍵從原色注塑的面上凸顯出來,成為產品的亮點并提升產品的品質感。另一方面,點的重復、排列,能形成線、面、體。例如我們把手機的按鍵視為點,按鍵的排列呈現出強烈的秩序感,從而使用戶對產品產生“精密”“嚴謹”“易于操作”的良好視覺體驗。線條有長、短、寬、窄、輕、重、曲、直、頓、挫、深、淺不同的外形,具有張力和方向兩方面的屬性,可表達出強勁、柔弱、轉折、跳躍、安靜等情緒。線條的形態能夠營造不同的視覺感受,而線條的發展走向,能引導視線的活動。面是顏色和質感的載體,在消費電子產品中常見的面質感的處理方式有:原色注塑(光面|霧面)、噴漆、過UV、IML等工藝。消費電子產品造型一般以立體造型為主要手段,圖案絲印、轉印為輔助裝飾,立體造型中又以面的轉折起伏和組合變化所形成的正負空間、不同光線下面的光影變化,及以不同視角下的輪廓走向為主要表現手法,面分為平面和曲面,曲面包括幾何曲面(原生形態)和自由曲面(次生形態),而自由曲面可分為延伸曲面和雙曲率曲面兩種。面的不同形態給與用戶不同的視覺感受。
二、消費電子產品造型設計方法分析
根據用戶體驗區分,我們可以把產品分為時尚驅動型產品及功能驅動型產品兩種。功能驅動型的產品是指結構復雜、物理功能為主的產品,例如按鈕、鉸鏈、各種五金工具,實用性和易用性是設計的根本出發點。時尚驅動型產品例如手機、音響等現代流行的數碼電子產品,靚麗的造型及良好的人機互動是造型設計的重點。設計之初往往是搜集資料及資料分析,設計的過程與寫文章的過程有很異曲同工之處,構成造型的點、線、面、體等同于構成文章的字、詞、成語、短句,設計的形式美法則等同于語法。能寫出內涵深刻文章的人必先閱讀過大量經典著作,而要做出優秀設計的人必須飽覽當前的優秀設計產品,所以在資料的搜集過程中,對于優秀的產品我們要從細節到造型做深入的分析并適當記憶。設計的過程中,任何一個漂亮的曲線、造型都不會憑空出現在設計師的腦海中,雖然沒有意識到,這條優美的曲線源于設計師曾經分析過的一款產品之上,當設計師在潛意識中將它運用到自己的造型上時,便做到了資料積累的內化。例在被要求設計一款具有現代感的產品時人們往往聯想到蘋果常用的硬線元素和黑白色彩搭配,便是出于這種潛意識的學習過程。資料分析的另一個作用就是產品定位,以車載音樂播放器為例,這類產品與汽車和音樂相關,產品定位一般是速度、時尚、節奏感、享受、輕盈。因此,造型元素可來源于汽車、樂器、飛行器、手機、飛行動物等與主題相關的元素。從構思到實踐這個漫長的產品設計方案過程,設計師第一步除了草圖概念,往往還需要制作一些簡單的立體模型。在這階段,設計師必須同時與工程師相互協調,訂立一個最平衡的方案。這階段的方案稱為布局(Embodiment)或稱布板,在這階段產品的大體造型開始形成。布局決定了造型的整體比例和主軸線的形態。之后是對方案的細化,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效果圖的制作。設計師要確保圖紙制作的準確性,例如一個產品的輪廓會被結構師用來做外觀結構,并以此為標準作手板。
三、我國消費電子產品設計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消費電子企業部分采用低成本開發策略,即在短時間內模仿市場高銷量產品進行開發,并以較低的價格推出,減少開發成本賺取較大利潤。這種做法高效率、低成本,能夠加速企業的發展速度,例如20世紀50年代,日本工業大量仿制美國的產品,以振興其戰后衰退的經濟,其后加以改進及創新,并慢慢發展成為本國的產業,后更青出于藍,很多產品如汽車、家電等占據了美國大部分的市場。從80年代開始韓國仿制日本的產品及中國現在仿制歐、美、日的產品都是采取這個策略。這個策略雖然可以降低成本但卻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各國加強了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另一方面企業若不提升自身的研發能力而停留在抄襲別人產品的階段上,他未來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隨著國家產業升級和鼓勵創新政策的出臺,我國的消費電子行業正在由借鑒和模仿轉入創新研發的新階段。
本文作者:呂珊 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