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股權投資論文
一、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現狀
1.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行業分布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行業分布情況:2010年上半年生物技術和醫療健康領域發生投資案例共11起,在各行業案例數量排名首位,其占所有投資案例總數的14.8%,當中所涉及二級行業主要集中于醫藥與醫療設備?;ヂ摼W行業再次成為資本追逐焦點之一,共有9家企業獲得2.28億美元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分別位列行業排名第二與第四位,網絡視頻及電子支付、二級行業分布在電子商務B2C。食品及飲料行業的案例數量與金額均排在第三位,上半年共發生投資交易6起,交易金額2.67億美元,涉及二級行業集中于釀酒食品等。機械制造行業憑借一季度時弘毅、建銀及湘江產業投資基金投資中聯重科的PIPE案例位居第二,獲投資3.89億美元,占投資總量的17.6%。投資金額方面拔得頭籌的是連鎖及零售行業,占所有案例投資總量的20.8%,共獲投資4.62億美元,這主要受益于華平投資等多家機構聯合投資紅星美凱龍的大額投資交易。
2.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總量分析結合募資機構的類型分析,2011年本土外資及合資機構的募集工作較上年有所加快,目標規模同比增長非常顯著,年內本土機構新設立基金總數71支,為2010年的2.29倍,披露目標規模的63支基金計劃募集441.38億美元,為上年的6.07倍。此類機構新設立基金數量及規模占比也比上一年顯著擴大,2011年啟動的募集工作的基金中有20支外資機構,同比增長123.2%,披露的10支基金目標募集82.31億美元,為上年的1.99倍,合資機構新設立基金共4支,較2010年增加一支,但目標金額為20.51億美元,是上一年同期的2.61倍。3.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地域分布從投資地域來看,年內的695起投資分布于33個省市及地區,與往年情形相類似,案例數量及金額位列前五的為北京、浙江、江蘇、上海和廣東。從案例數量來看,湖南、河南、河北及天津四地與2010年水平持平,海南和山西兩地出現下滑,其他地區在交易數量方面均有較大增幅,與此同時,多數地區投資金額較2010年又叫大增張,僅有河南、山西、河北以及福建四地出現下滑。整體來看,2011年中西部地區表現較好,投資較活躍,甘肅省較往年實現零突破,完成投資交易共5起。四川省增長迅速,完成投資案例40起。新疆16家企業獲得投資,該地發生投資案1起。從機構類型看,該地區以本土機構為主,投資總額占90.0%以上。
二、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建議
1.完善法律體系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建設。目前我國私募股投資基金的發展環境不夠成熟,甚至有些方面制約其發展。應當對制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法律法規進行改革,使之適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我國設立的投資實體,其所得的投資收益必須按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交納所得稅,而且沒有任何的稅收減免,這對所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言是難以接受的。因此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為規避現行法律政策,采取越來越隱蔽和多樣化的曲線收購方式,所以在百慕大或開曼群等“避稅天堂”設立特殊目的公司,將創造的價值存放在海外,規避在我國交納所得稅,導致我國稅收的流失。我國應學習韓國等國家在此方面的經驗,修訂相關稅收規定,在稅收方面,私募股權投基金投資國內企業適用統一法律,所有資本所得必須繳稅,促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將其價值創造活動于中國境內。
2.建立科學的監管制度
許多管理人員,比如說像全國社保基金,它是全民未來應對養老問題的資產,已經管理到了一些公共資金。另外,像保險資金也是由幾億的個人投資者的資金組成的,因此需要政府的監管,這些都是屬于公共資金。所以接受類似這樣的一些投資人投資的話,就應該主動到監管部門進行備案,接受監管。具體建議如下:設立行業自律組織并推進聲譽制度形成:建立全國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自律協會。在我國現有信用體系下,通過全國性的行業自律協會,構建行業信用體系和聲譽機制,對私募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形成多層化監管,促進基金管理人履行職責。設立監管體系:根據資本市場的特點,建立多層次的監管體系,正所謂多層次市場需要多層次的監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起、設立、運轉和退出都和證監會的職能密切相關,可以采用以證監會為主要負責機構的監管模式,畫面建立一個完善的多層次的適度監管的監管體系。
3.進一步放開資本市場
目前國內市場估值最高的是創業板市場,市盈率是近80倍,中小板市場大概40多倍。而從價值投資角度和成長性角度來看,創業板市場2010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利潤增速大概只有25%,所以說還低于整體市場40%的水平。這么高的估值,其實根本沒有高增長的業績作為支撐。所以從長期來看,是不可能維持這么一個較高的市盈率。主要原因是對于資本市場的供給不足,國內投資者沒有更多的投融資渠道。未來隨著投資渠道的進一步拓寬,有利于加大對于資本市場的供給,一方面是監管機構改革上市的審批制度,促進加快企業上市,增加市場供給,讓投資者自己判斷企業的價值。
本文作者:李愛陽 單位:哈爾濱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