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運動損害論文
一、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類型分析
1.體育教學中發生的運動傷害
(1)缺乏運動知識。籃球、足球等這類運動形式具有一定的對抗性,這就需要在開展相關體育運動的時候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這樣才不至于使學生受傷或是對別人造成傷害。但是在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能對運動中存在的風險、需要注意的事項對學生們說明,仍由學生隨意進行體育活動,這樣學生們由于爭強好勝,難免發生沖突,甚至造成一定的傷害。
(2)教材、場地等客觀原因。現在很多教材中的知識比較陳舊,這樣對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體育理論的學習非常不利,教師在根據教材安排教學計劃的時候也會力不從心。除此以外,教材的陳舊對技術動作等方面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造成學生在運動的時候不能利用正確的方法,造成運動傷害;另外,在場所的安排上,很多體育教學場所不達標,學生在體育鍛煉的時候,經常會因為場所的原因,造成運動損傷。
2.體育競賽與訓練中發生的運動傷害
競技體育雖然與學校體育在方法、目的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但是其健身、娛樂的功能還是帶給學校體育很好的借鑒和參考,使其在校園體育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學生也可能在參加學校的訓練或者是參加比賽的時候造成運動傷害。競技體育一般分為兩類,一類著重于技巧,一類著重于對抗。在技巧性項目中,學生可能受到的傷害,主要是因為學生參加比賽的時候不能適當估量自己的實力,在比賽過程中挑戰了超過自己實力的比賽難度,因此造成運動傷害。在比賽時候發生的意外,也是造成學生在參加技巧性比賽時發生損害的情況之一。在對抗項目中,運動傷害主要源于參與比賽的雙方競爭過于激烈,造成學生產生相應的損傷。在對抗性運動中,還可能發生犯規的行為,一方為了能夠阻止對方的攻勢或者自身對比賽規則認識不到位,從而犯規,這樣就會對對方造成傷害。對抗性比賽需要雙方能夠遵守比賽規則、避免犯規,并且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3.課外體育活動中發生的運動傷害
所謂的課外活動,主要是指學生自己進行的體育活動,諸如在學校內學生經常會三五成群的去打籃球,或是組織一幫球友去踢足球,這都可能造成課外體育運動傷害。體育課所占的課時畢竟有限,在課上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要求,課外體育活動是對課上所學到的體育知識的實踐和補充,對于學生增強身體素質以及體育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但是由于在課外缺少教師的指導,場所設施的檢修不當,使得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的時候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所以需要學校對相關的場所、設施進行及時的維修,為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提供必要的保障。
4.體育愛好者在社團練習時造成的運動傷害
在學校中有許多熱愛運動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體育課遠遠不能達到其要求,所以他們就會建立相應的興趣社團。在社團內部進行練習,一方面對于提升學生的體育能力有很大的好處,同時由于缺乏規范的指導和必要的場所,對其體育運動造成了一定的隱患。體育課程或是學校體育隊的訓練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由于學校的師資相對有限,所以社團很難找到教師輔導,這就導致了其在練習的時候容易因為體育知識的缺乏而受傷。場所也是造成其受傷的一個原因,社團活動需要經過學校的同意,但是由于場所有限,所以社團活動基本上都找不到設備較好的場所,所以發生傷害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二、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
體育活動事故的發生,會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學校以及相關的教師都會承受不同的壓力。學生的安全問題,是社會所普遍關注的問題,所以責任認定的時候,往往很麻煩,迫于壓力,學校以及教師往往被當作主要的責任人。這樣在學校中就出現了“學生運動傷害恐懼癥”,學校以及教師為了避免學生發生相關的運動傷害,減少了體育運動的對抗性以及技巧性的要求,在課程教學上也以穩為主,諸如在籃球比賽中,不組織學生實踐,而只是讓學生練習運球、投籃等簡單的基礎,這樣不利于學生運動能力的提高。因此只有明確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1.體育設施引發事故的責任認定
關于體育設施引發的事故,主要可以分為三種情況:首先,對體育設施的維護管理不當。學校體育設施由于使用周期比較長,使用強度比較高,所以要定時進行檢修,但是在學校中,卻存在著很多由于未能及時對體育設施進行檢修,導致諸如籃球框架倒塌、運動場所地面坑洞、設施螺絲丟失等情況,這種情況很可能使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時候,因未能及時察覺,而造成體育損傷。其次,未設置安全標志。體育運動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在必要的體育場所,要對可能存在的危險設立必要的安全標志牌,使學生們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諸如在游泳課中需要對深淺水域進行必要的提醒,防止不會游泳的學生進入深水區,威脅其生命安全。最后,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措施主要是指在使用一些體育健身器材的時候,要有相關的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同時要有相關的設備機械的說明書,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運動時的安全。如是由于以上三個方面發生相關體育運動傷害的話,應當依法由學校承擔相關責任。
2.體育活動組織不力引發事故的責任認定
體育活動組織不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在教學中,由于教學的內容、教材的選定、教學計劃的制定沒有遵循科學的實施標準,或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沒有進行細致的技術指導以及安全教育而引發學生的傷害事故的,學校應當對教師的行為進行必要的調查,并使其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競賽中,對于比賽的項目缺乏必要的科學調查,其難度已經超過了學生的負荷能力的,或是學校在組織學生進行鍛煉的時候,為了使學校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而盲目增大學生的運動負荷造成學生傷害的,應該依法承擔責任。在訓練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粗放,缺乏科學性,致使在教學過程中,超過了學生的身體承受極限,校方應該承擔相關責任。
3.學生自身健康原因引發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
如果在體育運動中,是因為學生自身的身體原因所引發的責任事故,應該分情況來對待,如果學校對于學生的具體情況知曉,但是并未采取相應的手段和措施對其進行勸解或限制的,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若是學校不知情,學生也并未把自己的情況向學校以及教師反映的話,那么學校不承擔責任。但是這里面需要注意,因為學校有體檢,在體檢中若是學校發現了學生的問題,但是未能引起注意,致使學生發生傷害事故的,學校應該承擔部分責任。
三、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
1.加強體育設施管理
很多學校發生的體育傷害事故都和體育設施有著一定關系,為了及時解決這種安全隱患,學校應該從自身設備的維護以及管理入手,這樣才能為體育活動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客觀環境。
(1)體育設施的采購。在學校的體育設施采購上,應該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質量標準,采購那些符合使用需求的設施。一旦發現設施存在的質量問題,對學生的使用存在威脅的,應該及時與廠家進行溝通,確保設施的質量。由于體育設施屬于消耗品,所以需要對其進行定期的檢修,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聯系相關廠家進行售后服務。這就需要學校的后勤管理部門把設施維護列入其工作范圍,并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
(2)體育館的管理。要使學校減少傷害事故發生的頻率就需要設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制度是一個部門運行的靈魂,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建立起相關的使用規范,使大家能遵守體育館的規定。諸如:在沒有教師或是伙伴的陪同下對于一些存在危險性的設備,比如杠鈴,不可自己獨立使用,以免發生相關的事故;體育館內切勿追逐,因為體育館內地面比較光滑,追逐嬉戲容易造成相關的事故。運動之前要先進行熱身,熱身是運動的基礎,現在很多學生不熱身就直接運動,這樣很容易造成身體的損傷,致使發生相關的事故。
(3)設立安全標識、使用說明、注意事項。體育運動存在一定的規律,所以在使用體育器械或者進行體育運動的時候,都必須遵守使用說明以及其設立的安全標志,盡量在教師或者教練員的指導下進行鍛煉,以免發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
2.加強安全教育
很多學生對于教師所傳授的體育運動知識沒有清晰的認知,沒有科學的體育鍛煉觀念,對于體育活動表現出盲目的熱情,認為只有鍛煉才是體育課或者體育活動,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熱身都是在浪費時間。這樣的思想對于體育運動來說存在著巨大的威脅,教師在體育運動中扮演著指導者的角色,對于課堂上傳授的知識要進行實踐的論證,不能只是簡單地說教,那樣對于學生的作用非常小,最好能把體育鍛煉知識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樣才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體育鍛煉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從而培養起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熱身,體育運動尤其是激烈的體育運動,如果不進行必要的熱身的話,很容易抽筋、或產生運動拉傷。學校應該對運動知識進行普及,在學校的宣傳欄或者是廣播里進行必要的宣傳,通過案例或者是小知識的形式,既能使學生接受,也能達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3.規范體育活動
在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的確定上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改革的方向來確定,并把運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考慮到,這樣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才會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才可以針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情況為其提供更加專業的鍛煉方案,并把其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及時交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要考慮到不同的考核標準,這樣才能在不增加學生壓力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該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著裝以及穿戴都要進行預先的要求。要對學生進行熱身操的鍛煉,對于散打、跆拳道等項目還要進行拉筋等練習,防止學生在大幅度動作的時候,拉傷身體。杜絕為了學校的利益或者是教師的獎金等目的盲目增加學生的鍛煉負荷,造成學生的意外損傷。運動傷害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預防,而不能完全杜絕其發生,所以一方面教師要針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對學生進行教育,另外還需要指導學生在發生傷害時如何進行緊急處理。體育比賽要進行嚴格的管理,進行體育競賽的學生要經過嚴格的體檢,防止一些不適合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參加體育比賽。另外對于比賽的器械要做好提前的檢修以及安全檢查,在有特殊天氣的情況下,視情況調整比賽的時間以及場所。
4.構建學校防范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醫療衛生制度
(1)建立學生個人健康檔案。學校應該重視學生健康檔案的建立,積極落實學生的體檢,對學生的身體狀況要進行記錄,在學校有相關比賽的時候,要根據健康檔案決定學生是否有參賽的資格。以往很多學校對于體檢活動都是走形式,忽略了實質內容,使得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存在什么問題,盲目去參加體育比賽,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現在的學生在學校都會繳納必要的保險費用,學生在學校患病的情況,校醫院要進行必要的記錄,并與健康檔案管理部門進行合作,把學生在校期間的患病史,以及相關的治療情況等進行必要的檔案管理。并且建立相應的電子信息查詢系統,學生可以查閱自己的健康檔案資料,針對自己的資料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以免除學校在相關的責任認定方面存在的后顧之憂,更加開放地進行體育運動,豐富體育運動的形式和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2)構建應急醫療救助體系。發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之后,學生由于缺少必要的急救知識以及急救技巧,往往由于未能及時進行處理,導致了更加嚴重的后果。所以在體育賽事中,要配備必要的醫療工作人員,對比賽中可能發生的事故要進行提前預防,這樣在發生相關事故的時候,就能夠進行及時的醫治。在課程教學上,教師應該開展必要的急救演示課,讓學生進行課堂演示。學校不僅應設有規格與學生人數相匹配的校醫院,還應和社區醫院結合,簽署特約醫院,建立校園醫療系統網絡,讓運動傷害降到最低。
本文作者:張佳、馬志云 單位:河北科技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