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動物醫學論文
1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據劉光輝調查分析,當前我國動物醫學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①學習方式死板,不注重基礎科學;②知識面窄,相關知識少,適應能力差;③分析、綜合、判斷、歸納、總結能力弱;④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形勢、特點了解少,不能立足于國情考慮問題,缺乏刻苦學習精神和鉆研精神;⑤對專業不熱愛,對國家的方針、政策關心少,對動物醫學行業方面的政策了解得更少;⑥實踐少,動手能力差;⑦學風教育和科學文化素質修養不足。針對當前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專業不感興趣,學習動力不足,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下降。我國當前“學農不愛農”的現象非常普遍,實際情況說明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專業思想教育形勢比較嚴峻,因此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專業興趣培養的教育和指導。
2結合動物醫學專業特點,開展獨樹一格的學院品牌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
學生社團是學生最感興趣、活動形式最靈活的組織。學生專業社團活動,對于完成課內與課外實踐和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提高教學質量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學院結合動物醫學專業特點,成立了“養豬及豬病防治協會”“養禽及禽病防治協會”“寵物養殖及疾病防治協會”“反芻動物養殖及疾病防治協會”等專業社團,邀請相關專業老師和相關企業人士作為協會會長,帶領和組織學生深入開展相關活動,如深入獸醫站、動檢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寵物門診及養殖場等實踐基地學習;開設企業家課堂,邀請行業成功人士走上講臺,為學生開設講座、演講,學生與企業家直接交流,了解他們創業的過程、創業的機遇以及創業時的艱辛,使學生增長了社會知識,受到了創業理念和創新精神的教育,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的熱情;深入企業實踐等,把學生社團建設成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從2003年開始至今,學院與沈陽禾豐集團、大北農集團等多家企業保持長久的合作關系,為學生社團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平臺,激發學生們對動物醫學專業的興趣,引導學生接觸和認識畜牧獸醫行業,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3提高動物醫學專業技能大賽的水平
專業技能大賽是高等院校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專業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該院動物醫學專業從2004年起,每年舉辦一屆動物醫學專業技能競賽,通過競賽提高學生對專業實踐技能的認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意識,參賽同學苦練技能,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該專業技能競賽在舉辦過程中根據當前畜牧業出現的變化,不斷進行變化和創新,逐漸與全國動物醫學專業技能大賽接軌。經過多年的舉辦,該專業技能競賽已經得到學校和廣大同學的認可,2012年該技能競賽被學院和學校評為文化品牌活動。2012年推薦在院級專業技能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參加第二屆“生泰爾杯”全國動物醫學專業技能大賽,并獲得二等獎。通過對參賽的學生調查發現,專業技能競賽的培訓和參與對他們的職業生涯影響很大,技能競賽中表現較好的學生,在就業中表現出很強的自信心和很高的職業素質,在擇業和自主創業過程中占盡先機。
4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通過對是否參加過社會實踐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沒有參加社會實踐的占50.9%,說明學生對能夠提高專業知識和自身綜合素質的社會實踐認識不足,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自身轉化。近年來,學院積極組織在校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了解國情、為社會服務,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其中由動物醫學專業黨員組成的“七月之光”大學生黨員支農協會在調研當地的毛皮動物特色養殖時發現,許多養殖戶在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治等方面存在問題較多,邀請相關專業教師帶領同學深入養殖區域提供技術服務,目前該協會已連續多年在當地進行社會服務,受到養殖戶的廣泛好評的同時也被當地的媒體給予報道宣傳,并多次獲得該院社會實踐一等獎。高校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課堂教育的延伸和補充,課堂教育為高校社會實踐奠定了基礎,社會實踐則為課堂教育提供了幫助,即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使大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轉換成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工作技能并為社會服務。
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是基于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目標而在實際工作實踐中逐步積累、凝練出來的是對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規律的探討、分析及創新。這種綜合素質的培養模式開創了一條具有專業特色、效果顯著的綜合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了一批批思想道德素質高、理論功底扎實、專業技能過硬、實踐創新能力出眾、綜合素質較強的應用型社會人才。
本文作者:賈青輝、張艷英、劉玉芹、張香齋、王玉芬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動物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