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學論文
一、三生教育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三生教育具有實踐性、運用性和靈活性強的特點,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一章節內容都讓學生親身實踐,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引入案例教學。因為案例教學不是單純去尋找正確答案,而是追求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及處理問題的方法,學生將從中受到多方面的啟迪和鍛煉,從而培養學生對問題敏銳的洞察力,形成一套正確的思維方式,學會求知、做事、思考和創新。
(二)案例教學法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把課堂比作一個舞臺,教師就是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而學生只是觀眾,無法真正地參與此教學過程,因而缺乏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學生分析思考、小組討論、最后達成共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啟迪和幫助學生,類似于導演或教練,而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真正的表演者是學生,實現了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這樣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能夠親身參與分析和討論,更具積極性和創造力。
(三)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我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作為三生教育教學的案例,但是教師進行案例收集和選擇時,既要考慮是否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主題,又要斟酌案例難易程度,還要兼顧案例的典型、新穎、現實和理論價值,且在講授案例課之前,教師還要預先分析案例,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這一過程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二、三生教育案例教學的案例選擇
三生教育案例教學重點在案例,而如何進行案例選擇和選擇什么樣的案例則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一般來講,三生教育案例選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案例的目的性
三生教育案例是對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相關內容、情景及過程進行的客觀描述,尊重客觀事實,不帶個人偏見,是直接為三生教育教學服務的。在選擇案例時,應結合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有的放矢地圍繞一個或幾個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從而加深學生對三生教育某一章節內容的了解,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的經典性
三生教育教學案例,應選擇那些既能較好體現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論價值,又具有三生教育實踐意義的典型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識,使學生將三生教育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最終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三)案例的啟發性
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而社會的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因此,我們的教學應必須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優秀的三生教育案例應具有啟迪心智、激發創造力的作用,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在選擇案例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選擇那些內容新穎,具有首創性的案例。這些案例往往視角獨特,獨具慧眼,思常人之未思,見常人之未見,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意義重大。
(四)案例的系統性
教師應從系統觀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案例,這對提高案例教學效果十分重要。所謂系統觀,就是把三生教育案例看成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個系統有許多互相關聯著的子系統組成,且不是孤立的、封閉的。這意味著我們要全面地來分析案例,不要只看到某一個或幾個局部的子系統,還要看到這個(或這些)子系統與同一系統中的其他子系統間的關聯、牽制和影響。同時,這個系統又是處于一定的環境之中,與環境發生著交互作用。
三、三生教育案例教學的主要形式
案例教學在具體操作中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應根據不同的案例,采取相應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個人練習
學生熟悉案例材料后,讓他們獨立思考,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記錄,然后在全班自由發言。學生在發言時不斷交換彼此的看法,進行評論、修改、補充,與此同時,老師要不斷地進行引導和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比如在講授和諧生命這一課時,先應給出與和諧生命內容相關的一些材料,如環境保護、自然災害、同學關系、人的身心健康等,然后讓同學們結合問題討論思考,一定時間后讓同學們自由發言,同時進行不斷的引導和總結,將內容橫向擴展、縱向延深。最后同學們不僅知道了塑造和諧生命就是構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統一,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發展的理想狀態,也分析出了目前一些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如何避免同學之間的不必要摩擦和沖突,怎樣克服心理健康問題等等,并對如何構建人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小組討論
此形式是以組為單位,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這也是經常采用的方法。因為許多復雜案例,沒有小組的集體努力,沒有組內同學的相互啟發、補充、分工協作、鼓勵支持,單憑個人很難分析好。而且,有些學生在全班發言時顧慮甚多,但在小組發言中則比較活躍。此外,案例學習小組總是高度自治的,通常要選一位組長來組織討論,小組本身的管理還能使學生學到很多生存、生活技巧和組織協調能力。
(三)全班辯論
學生們在對案例思考討論后發表意見往往會一致,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辯論以求得一個比較完整的答案。在學生進行爭辯時,有的學生根據推理或考慮到別人所未見的情況向某位同學的論點提出異議或質疑,而由被質疑者或他人可用另一些不同的見解和分析去反駁或辯護。這種情況最能顯示出集體分析與討論的強大威力,鼓勵這種建設性的對抗與合作,能取長補短,收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角色扮演
教師可根據三生教育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組織各種形式的模擬實踐,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實踐機會。模擬實踐是由教師設計出實踐的環境和條件,學生在這種模擬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管理的實踐活動。這種模擬形式的演練給學生提供更多理論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其做法是讓學生分別扮演案例中的不同人物,事先不準商量,只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和達到的目的,按案例要求活動,演出結束后,由扮演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教師進行最后總結。除上述四種形式外,還有座談會式、逐個發言式、小組發言式、師生對話式等等,教師應根據學生和案例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分析形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三生教育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案例教學不能替代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
在三生教育教學過程中,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法旨在建立系統的三生教育理論體系,而案例教學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雖然強調案例教學法的作用,但是不能因此而弱化或忽視理論知識傳授,因為學生只有在熟練掌握三生教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開展案例分析。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做基礎,案例討論將難以展開,勉強為之也較為膚淺,因此知識傳授還是主要的、先行的環節。要想上好三生教育課,必須堅持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并舉,堅持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并重。
(二)教師應注意轉換角色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成了導演或教練,學生成了演員、表演者,教師的這一角色轉換是保證成功案例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師一定要有意識的轉換自己的角色,做聽眾,做配角,改變以往自己在課堂上的權威、主體、中心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本文作者:王開榮 單位:云南省普洱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