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學論文
1新課程標準指導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的內涵理念與功能概述
高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的功能不僅僅是“增強學生體質”,還應該表現在(1)全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延長生命過程.(2)掌握體育和保健方面的知識、技術和技能.(3)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美育教育,開發智力,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從“健康”三維觀來看,體育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健康,也就是教會學生珍愛生命、懂得生存、學會生活.
2體育與健康課中“三生教育”內涵的體現
2.1體育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思想家柏拉圖在《理想國》里認為一個人在二十歲之前只需要接受兩種教育:一為體操,二為音樂,其他的許多學科諸如理化、哲學、外語、社會學等,他或是不提及,或是擺在二十歲以后的課程里.朱光潛先生就曾經這樣評價柏拉圖的教育主張:他的教育主張在現代人看來,像很奇怪,可是如果你丟開成見,細心去想一想,你也許會佩服希臘人的思想,和他們的藝術一樣,簡單雖然簡單,深刻卻是深刻.體操講究好了,身體可以健全,身體健全了,心靈才可以和諧.身心兩方面都達到理想的狀態還有什么學好不好或是做不好的呢?
2.2體育與健康課本身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
(1)伏爾泰說過,生命在于運動.達芬奇認為,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體育與健康課就是以運動作為課程的載體,以謀求學生個體身心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教育手段和教育過程.合理適宜的運動參與,能促進學生的生命健康,使會學生領會和認識生命的意義,并懂得珍惜生命.
(2)體育與健康課中,學生參與到運動中去,所體驗到的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從點點滴滴的分解練習到整體連貫一氣呵成,這一重又一重的發展提升,不僅僅是運動參與所帶來的身體體驗,同時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通過運動教育教學和教師創設“突破火線”“火災逃生游戲”等體育游戲的教育情境,對學生滲透動手能力的教育、環境適應能力的教育、意志品質的教育,健康知識的教育和突發事件自救能力的教育等等,教會學生懂得生存的意義和、生存知識和生存的技術技巧.
(3)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教與學和學生參與運動練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人際交往,因此體育可以促進人際交往,提高參與者的適應能力和意志力.體育活動本省就是一項有章可循、有一定約束力的社會活動,就是一種生活的折射和體現,在體育中,可以教會人如何與人交往,如何發揮團隊效應,如何面對分歧、成功和挫折.通過運動參與和參與過程中的交流互動來促進人際交往的和諧,從而提升生活的質量和水平,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樹立良好正確的生活觀,保持良好的生活態度.
2.3體育教育與“三生教育”的根本都是“以人為本”的教育
體育教育和三生教育都是面對學生,以活生生的自然人為教育對象和教育載體,遵循生命規律、人的成長規律、發展規律的教育.在對自然生命尊重的同時,也都離不開對和諧完美的社會人的追求與推崇,也反過來追尋著人對社會發展的反作用,即都追求和諧完美的人生活在和諧的社會中.這兩種教育都始終遵循著人的自身發展規律,也遵循了教育本身的規律,都是“以人為本”的教育.
3“三生教育”維度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的構建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由國家教育部規定每周不少于兩課時,分為六個學期,共計11個學分,1個學分對應1個模塊.其中前五個學期每學期2個學分,最后一個學期由于臨近高考,故只安設1個學分.其中,必修的內容:田徑,安排在高一上學期完成,從高一下學期開始,則進入到選項教學階段,這一階段,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設立一定科目的體育選項課,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實行“走班制”.在上述這樣的教學體系中,如果想從“三生教育”的維度出發,著眼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無論是“三生教育”還是體育,其本身都是“教育”的范疇,都是以育人為主要任務,因此,二者都必須立足于“以人為本”的基礎,這樣,才能正確的引領兩種教育的實踐過程.
3.2以新的健康三維觀來評價學生的健康水平
新的健康三維觀就是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健康.以新的健康三維觀來評價學生的健康水平.就從根本上擯棄了單一的以運動成績定優劣的“老一套”的體育課指導思想.其“健康第一”的課程理念和強調“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也進一步得到確立,其教育的“育人性”才能得到最根本的回歸.讓學生在體育課中不僅獲得生命健康的技能,同時也受到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3.3創設情境讓學生懂得生存技能
可以通過創設諸如“穿越火線”、“地震逃生”、“紅綠燈”等體育游戲,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滲透生存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使學生得到深層次的有關于生存技能范疇的受教育的切身體驗.
3.4滲透意志品質的教育
(1)注重對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培養.通過體育運動特有的魅力與功能,促進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為教師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引導與影響,以此培養學生的禮貌待人、平易近人的道德品質等.
(3)注重培養學生不服輸的精神和合理競爭的意識.體育運動本身的屬性就有競技性,我們要利用這個屬性培養學生不服輸的精神.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4)注重培養學生不怕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體育運動在練習的過程中充滿了汗水甚至還有淚水,同時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給于學生鼓勵和激勵,鼓舞學生不怕苦,不怕累,堅持運動參與,最終獲得身心全面發展.
3.5注重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
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中,無論教與學都是在一個群體中進行的,因此,學生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面對自己,也要在一個群體中面對大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同學、同伴、隊友以及對手進行正確、合理、適宜的交流和溝通,這樣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還能利用同伴來輔助練習或者讓同伴觀察自己的動作,幫助自己找到練習中的問題和錯誤,以便及時糾正和改進.顯然,也能提升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即社會交往的能力.讓學生掌握在社會生存中與人溝通的方法與技巧,更好更和諧的生活.
3.6注重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意識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的基本理念中,包含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教育理念.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終身體育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中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使終身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成為一生生活中始終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以體育的體系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加體育活動機會的實踐過程.體育鍛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應當遵循自身生長發育發展的規律,通過貫穿終身的體育運動和鍛煉來增強體質、增進生命健康,提升我們的生存和生活質量.
4結束語
無論是“三生教育”還是“體育教育”,歸根到底都是以人為本的教育,都是教育“育人性”本質的回歸.寓“三生教育”于高中體育與健康課中,既遵循了自然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又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自然規律和教育規律,必然是時發表展的需求與趨勢.因此,我們認為:追尋人自身的和諧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就是我們探尋“三生教育”與新課程標準下體育與健康課的契合之路的根本歸因與目標追求.
本文作者:林瑋瑋、胡好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