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低碳經濟拓展論文
一、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模式分析
1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發展具有以下特點:(1)產業鏈結構存在斷裂性,存在兩個甚至多個小產業鏈并存的情況。如同煤集團以建立循環經濟園區為依托,發展了“煤電-建材”和“煤-化工”兩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了煤炭多個生產環節的完美結合。其“雙鏈并走”的發展模式為企業建立綜合的煤-焦-電-建材產業鏈奠定了基礎,然而鏈式結構的斷層將不利于實現產業鏈效益的最佳發揮;(2)產業鏈延伸不足。我國煤炭資源分布集中于西北地區,因此發展比較成熟、技術比較先進的大型煤炭集團多居于此,其采用煤-焦-電-建材產業鏈發展模式的機會也較大。但由于中小企業生產技術、資金等方面的不足,嚴重制約了其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模式發展,于是多數中小企業選擇了比較單一的產業鏈發展模式;(3)產業鏈低碳發展理念不足。目前該產業鏈發展多立足于循環經濟理論或生態工業園理論,以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為主導的新型煤炭型循環經濟園也蓬勃發展。這些理論盡管同樣包含了低碳、環保元素,但是對低碳生產的關注不足,這不利于全球變暖的環境應對和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我國煤炭企業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低碳經濟挑戰。
2產業鏈低碳發展存在的問題
就生產過程而言,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主要存在能耗高、效率低、排放高、新能源及低碳技術使用率低等問題。該產業鏈消費能源主要有煤及煤制氣、洗精煤、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氣、電力等,其中煤炭、石油以及煤炭燃燒生產的電力是其主要使用能源,而天然氣等新能源比例較低,使用比重不到10%。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能源消費結構,必然導致產業鏈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低碳技術使用水平的限制,更不利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和產業鏈低碳模式的發展。在綜合利用方面,主要存在共伴生礦利用率低、煤層氣收集利用不足及三廢末端處理不足等問題。目前該產業鏈模式對煤炭生產伴生物的綜合利用方式仍比較粗放。以煤矸石為例,一般含碳量為6~20、發熱量介于2090~6270kJ/kg的煤矸石適于制建材,低于該下限可用于建材制造或復墾、回填,高于該上限則適于作燃料[7],這樣對煤矸石進行分類綜合利用才能物盡其用;煤層氣綜合利用由于需要較高的技術設備支撐,目前僅在較大型煤礦采用,中小煤礦仍是自然排空,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對于廢水、廢氣及固體廢棄物的處理,由于其增值效益不高,且排放環境寬松,故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關于環境治理,主要存在有三廢回收率低下、排放達標率低及投資比重不高的問題。目前產業鏈三廢排放及治理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的監管和企業的自主,然而低碳經濟方興,其相關體制政策法規尚不完善,執行頗多困難,監管難免存在漏洞。同時,煤炭企業缺乏發展低碳經濟的主動性,對三廢的治理及環保工作采取消極放任的態度,這也是環境治理工作進展緩慢的原因。低碳意識方面,主要存在問題是:管理層面,主要表現為企業發展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模式的主動性不強,決策層態度消極;員工層面,主要表現為低碳教育普及率低、低碳生產執行不力等。這些不足,歸根結底是產業鏈低碳發展模式與績效脫鉤,企業管理層及員工缺乏激勵力造成的。
3原因分析
我國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發展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追根溯源是由政府、企業、員工以及行業等產業鏈相關主體未充分發揮作用引起的。首先在政府方面,目前我國政府低碳發展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尚不健全,執行不力,且以行政命令為主導形式,不能激發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主動性。其次在行業方面,目前我國煤炭行業內派系林立,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存在諸多隔閡,且行業領域低碳經濟的相關準則尚未確立。再次在企業方面,目前我國煤炭企業主動發展低碳經濟意愿淡薄,對企業低碳核算及低碳技術研發工作不夠重視,碳素企業低碳生產規程及員工培訓也有待加強。最后在員工方面,員工低碳意識淡薄,導致低碳生產執行力度不足,同時對企業的低碳發展也未盡到員工的監督義務。
二、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發展的對策建議
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兩手”功能:“一手”硬功能,緊抓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及切實執行;“二手”軟功能,鼓勵、支持、引導煤炭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低碳發展優惠政策,放寬煤炭產業低碳市場準入,通過政策支持引導煤炭產業朝著低碳方向發展。同時,政府還應當強化低碳服務職能,擴大低碳經濟發展投資比重,積極構建低碳融資平臺,保障我國煤炭產業低碳發展的良好環境。行業協會作為煤炭企業的聯合組織,首先需要確定行業內普遍認可的煤炭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行業準則及評價標準,為煤炭企業的低碳發展樹立標尺,敦促煤炭企業低碳發展。其次應當加強地區間乃至國際間煤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打破地區門戶觀念,促進煤炭產業低碳技術的推廣普及,在競爭中實現我國煤炭產業的整體優化升級。企業發展低碳經濟關鍵是態度的轉變,由被動轉向主動,認真執行國家發布的低碳經濟政策法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新能源使用水平和綜合利用水平,降低三廢排放率,積極應對來自國際的低碳經濟挑戰。首先,應當推進企業核算體系改革,引入低碳理念和環境成本意識。其次,應當完善低碳生產規程,改革員工績效考評制度,強化員工的低碳生產意識,敦促、激勵員工低碳生產的自覺性。員工既是低碳生產的執行人,又是企業低碳發展的監督人。在生產方面,員工應當強化低碳理念,嚴格執行企業的低碳生產章程。同時,員工是國家的公民,因此還應當承擔對企業低碳發展的監督義務。
三、結論及展望
以煤-焦-電-建材產業鏈等為代表的煤炭產業低碳發展模式,是延長煤炭產業生命周期的強大武器,亦是我國煤炭行業擺脫困境、重新煥發生機的必然之路。本文從煤炭產業發展的行為主體的視角,對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定性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可行性建議,對該產業鏈低碳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但是本文還有不足之處,如尚未進行進一步的定量分析等,因此加強實證分析和不同產業鏈之間的比較分析,將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本文作者:吳玉萍、劉婭楠、呂小師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