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森林防火論文
一、森林防火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呼倫貝爾市與蒙古國、俄羅斯相鄰,陸路邊境線長達975.82公里,邊境地區地廣人稀,平均每公里只有3.2人,而且人口多聚居在旗、蘇木所在地,邊境一帶幾乎沒有人煙。特別是蒙古國每年都放火燒荒,我國處于下風口,遇有大風天氣,境外火極易引發火災。由于林草相連,草原火時刻威脅著森林,同時受到毗鄰地區火燒入的威脅,加之防火經費短缺、防火專業隊伍數量不足、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防撲火科技含量不高、控制較大火災的綜合能力不強,因此,建立森林防火應急管理長效機制已刻不容緩。
二、建立和完善防火應急管理長效機制
要建立和完善防火應急管理長效機制,關鍵是要根據森林火災的發生規律,充分發揮各級政府、企業的職能作用,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技術相結合的手段,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措施,把各個重要時期的森林防火工作做好。
1、火的燃燒理論
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化合時產生放熱發光的化學反應。燃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一定的溫度。森林中的可燃物一般包括樹葉、樹枝、樹根、球果、樹下草本植物、林木凋落物、腐殖質等;助燃物指氧氣,1公斤木材完全燃燒需要純氧0.97~1.65立方米,需要空氣4.6~7.9立方米;燃燒需要一定溫度,絕大多數可燃物的燃燒是在氣態下進行的。燃燒分閃燃、著火和自燃等。只要其中缺少任何一個要素,火災就不會發生。因此,要在清除可燃物、降低溫度、隔絕氧氣方面下功夫。
2、建立森林防火應急管理長效機制的條件
森林防火工作不但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和支持。根據近幾年來森林防火工作的實際,呼倫貝爾市雖然在宣傳教育、野外火源管理、落實行政領導責任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辦法,但要建立森林防火長效管理機制,控制森林火災的發生,還需要做好更加嚴密的預防工作。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并將其列入政府的議事日程,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常抓不懈;要建立森林防火基金制度和保險制度,確保正常的森林防火投入,特別是基層防撲火隊伍和硬件設施建設;要組建一個務實的森林防火組織機構,制定一套健全的森林防火工作制度,包括森林火災撲救預案、森林火災責任追究制度、森林防火目標考核制度、森林防火工作督查制度等;要不斷總結森林防火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注重抓好森林火災重點火險區的綜合治理工作;要有一個科學的預測預報系統、林火監測系統、功能強大的防火通訊和林火阻隔網絡,能及時、準確地預測、發現和報告火情,控制火災蔓延,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要建立一個功能齊全的林火指揮撲救系統和防火物資儲備庫;要加快林區防火公路網絡化進程,為實現護林防火的機械化、現代化創造條件。
三、森林防火工作發展趨勢
1、開展計劃燒除,做好“黑色防火”工作
火對森林生態的作用有雙重性,即火害和火利。因此,研究如何控制火的有害一面、充分利用火的有利一面是今后森林防火工作關注的焦點問題。以火防火是為了減少森林可燃物積累,降低森林燃燒性或開設防火隔離帶,阻止林火蔓延而進行的林內外計劃燒除。因為火燒跡地呈黑色且有防火功能,故稱為“黑色防火”。定期計劃燒除是在防火期前選擇適當的時機,在林內外進行點燒。計劃燒除不僅可減少可燃物的積累,降低森林燃燒性,還可以加快凋落物的分解,增加土壤養分,有利于森林生長發育,對維持森林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利用火燒開設防火隔離帶比利用機械割打、化學除草等方法成本低、速度快。但無論是林內的計劃燒除,還是林外點燒防火隔離帶,都要根據森林植被類型、立地條件等因素研究用火間隔期。因此,對于以火防火來說,不但要掌握安全用火技術,還要研究用火間隔期、用火時機,避免給森林生態系統乃至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2、建設生物防火工程,加強“綠色防火”規劃
生物防火也叫“綠色防火”,是預防森林火災的有效措施之一。生物防火工程是根據植物的理化性質、生物學及生態學特性,通過營林、造林、補植及栽培經濟植物等經營措施,減少林內可燃物的積累,改變火環境,增強林分自身的難燃性和抗火性。如現有的次生林改造防火林帶,使防護林帶不僅自身難燃和抗火,同時也能阻隔和抑制林火蔓延,并且能夠調整林分結構,增加物種的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物防火林帶的建立,不僅可以綠化、美化、凈化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而且還具備有效、持久的防火作用。同時,建設生物防火林帶可增加林區下崗職工的就業機會,活躍林區經濟,改善林區職工群眾生活。因此,生物防火工程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3、推進“四大系統”建設,提高防火科技水平
“四大系統”建設是集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應用于一體的系統工程,是指火情預測預報系統(主要包括可燃物類型區劃、火情預報等);通訊系統(主要將短波、超短波、有線電話、移動電話等科學地結合起來);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主要包括防火圖像、數據庫、撲火模擬決策等);航空———森警護林系統(主要包括林航站、移動航站、化學滅火、索道機降等航空———森警地空配合的一體化作戰)。實踐證明,這些科技手段在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因此,“十二五”期間,應重點加快“四大系統”建設,力爭在5~10年內使各旗(市、區)和重點鄉鎮建立完善的實現“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旗(市、區)———鄉鎮———火場”監測、通訊、決策的現代科學體系,使全市防撲火工作實現現代化,切實保護好綠色資源。
4、強化防火宣傳,設立防火獎項
為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宣傳工作,應設立“森林防火宣傳獎”,制定“獎勵防火宣傳人員辦法”。對在市級、自治區級、國家級媒體上發表防火宣傳、科研、新技術推廣等文章的人員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并作為評優、晉級考核的條件之一。
5、深化防火科學研究,提升防火科技含量
隨著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的實施,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已成為全民共識和社會熱點。因此,要加強防火科學研究,特別是要高度重視林火的生態研究,為科學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提供理論基礎。
本文作者:米勇 單位:呼倫貝爾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