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旅游類論文
一、GIS在旅游學科中的作用
(一)作為技術的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
GIS技術為旅游發展提供一種重要技術保障。旅游者通過空間移動行為,與旅游環境的產生交互過程,形成旅游者活動規律。可見,旅游者活動信息屬于一種發生在旅游環境內、具有嚴格地理維的地理信息。GIS技術對旅游地理信息進行高效獲取、存儲、管理、分析和表達與傳輸,以其高效處理海量空間數據、高效制圖技術、動態過程分析等特點,為旅游資源調查、旅游線路規劃、旅游信息服務等領域提供了嶄新的手段。由此,GIS技術與3G技術、VR技術、Web技術等共同組成旅游信息化的重要部分,這也是旅游院校引進GIS課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作為科學的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cience)
作為科學思想的GIS為旅游發展提供一種空間思維方式。旅游學科屬于研究人的學科,具有社會科學的屬性,導致旅游類專業培養側重于管理能力但忽略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理解旅游現象空間關聯性,如何高效利用旅游者活動信息進行市場營銷、旅游企業管理、旅游行業監測等,成為旅游院校學生邏輯思維培養面臨的一個難題。旅游類專業開設GIS課程能有效地改變這種局面。其原因是GIS學科以計算機科學技術為背景,強調邏輯性;通過對GIS理論理解和軟件應用,學生能深刻理解數字旅游空間模型的概念和原理,突破對空間的主觀感受。如此一來,GIS課程就會使旅游類專業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理性且邏輯,而這恰好是當代旅游人才所必需的思維能力之一。
(三)作為服務的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ervice)
GIS技術為旅游產業提供位置服務(LBS)。旅游活動作為一種空間移動的人類行為,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為其服務。作為位置信息技術,GIS技術天生就是一種精準的空間信息管理系統,因而與生俱來兼具提供位置服務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屬性。因此,建立旅游信息系統是GIS應用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國內對于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已經積累了較多的成果,根據旅游者對旅游信息服務體系的要求,利用GIS可以建立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旅游信息系統,給旅游者提供數據庫查詢,從而為旅游消費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旅游類專業GIS課程教學改革框架建構
(一)教學目標:培養旅游專業人才的邏輯思維方式和空間分析能力
旅游類GIS課程目標建設可分為:(1)習得GIS軟件應用技能,通過課堂講授并結合課堂演示和上機實踐,要求學生掌握一種GIS軟件的核心功能,具備熟悉運用GIS軟件的能力;(2)運用GIS技術解決旅游問題,要求學生能夠理解GIS理論框架和運用GIS技術解決旅游規劃、旅游營銷等專業領域內的實際問題,以及了解GIS發展前沿和趨勢;(3)為旅游提供GIS服務,使學生能夠勝任與GIS軟件有關的旅游管理工作。
(二)教學內容:“實驗-原理-實習”融合形成“逆向階梯式”教學內容體系
旅游類專業GIS課程的教學內容取決于教學目標及其在旅游學科知識體系中發揮的作用。教學內容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模塊,包括:實驗訓練,基礎理論和課程設計,這三個模塊形成一個階梯狀的進階式教學體系(見圖1)。具體而言,實驗訓練模塊重點以主流GIS軟件(如ArcGIS)基本操作為核心,目的在于對工具軟件的認知和熟悉。先“做練習,后講原理,再練習,再回顧”,逆向循環學習方式,提高學時利用率。基礎理論模塊重點強調GIS的基本概念和知識體系;具體內容包括GIS經典概念和理論的介紹和地學背景知識補充介紹。課程設計模塊包括:地圖制圖、遙感數字圖像解譯、GIS空間分析等,該模塊是實驗教學的核心,圍繞“校園景區”,采用項目化的方式,實現對GIS軟件核心功能的應用。
(三)教學方法:面向實踐的案例化、項目化實踐教學模式
(1)演示教學法:該方法主要針對實驗訓練模塊,主要是解決學生對GIS課程的感性認識問題,即讓學生熟悉GIS軟件的基本功能模塊、主要操作方式和基本概念。具體操作是,教師首先借助GIS軟件,演示實驗內容,講解實驗中地學問題或模型的GIS軟件處理過程;然后學生依據實驗任務完成相應的模擬操作,了解實驗軟件的處理運作方式。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分析與評價GIS軟件各個模塊功能和實驗結果。
(2)案例教學法:該方法主要應用與基礎理論模塊,目的在于解決旅游類專業學生對GIS基礎理論難以理解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案例選取是該模塊的首要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取之于旅游產業實踐的案例素材比較復雜,需將案例精簡成為教學素材,以利于提高學生利用GIS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同時能促進對GIS軟件的掌握及基礎理論理解。例如在自駕游線路規劃問題上,可精簡成采用臨近分析、網絡分析和緩沖區分析等功能進行建模分析。
(3)項目教學法:該方法應用于課程設計模塊,主要是解決教學內容與旅游專業脫節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將校園類比成景區,開展面向旅游景區的項目化教學,基本實施環節如下:建立項目團隊,依據班級情況,每5-7名學生組成一個項目團隊,作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和實施單位,完成一個應用項目設計。應用項目招標,開設校園旅游線路規劃、校園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校園旅游適宜度評價、虛擬校園、校園電子導游等項目,學生以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方式招標立項。項目實施輔導,課程建立2名主講教師、2名研究生助理共同輔導項目團隊完成項目任務;學生必須做到及時與指導教師共同討論、交流項目思路及分享應用設計成果。項目成果提升,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提交應用項目報告和進行項目答辯,對其取得的學習和研究的成果進行評估,鼓勵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整理發表。
三、結語
GIS作為旅游技術平臺的主流方向,是實現旅游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還具有培養學生理性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它對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類GIS課程的教學改革需要首先在課程目標層面進行革新,從GIS技術、科學、服務“三位一體”分析GIS對旅游學科的作用,取得一致的重要性認同。在此基礎上可建構一個“實驗-原理-實習”融合形成“逆向階梯式”教學內容體系,通過相應的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學方法革新實現旅游人才培養的創新。
本文作者:吳貴華、汪京強、劉建華、郭紅鳳 單位:華僑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