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行政管理綜合論文
一、我國現階段后勤行政管理現狀概述
不少單位認為后勤行政部門不是單位的直接經濟部門,在部門發展中顯得十分臃腫,并把其規劃為“雞肋”部門。但在高校中,如果能夠使后勤行政部門實現行業化發展,并能夠實現產業化經營,勢必改變當前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現狀。那么,這將是一個巨大藍海。據統計,即使在經濟低靡時期,后勤產業的市場需求仍穩步攀升,每年將近數萬億的廣闊藍海。
二、當前后勤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管理因素制約高校后勤行政管理
受到傳統管理因素的制約,我國高校后勤行政管理往往過于強調其行政能力,過于呆板化和固定化管理不利于后勤的科學管理。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是后勤行政管理在無形中形成一種政治手段,無法使其成為陽光性的后勤行政管理模式。
(二)高校落后的后勤行政管理方式導致發展滯后
現階段,我國高校后勤部門行政管理大多數沿襲我國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高度集中化的管理使其管理方式落后。這必將阻止我國高校后勤產業化發展的步伐,導致高校后勤服務無法與時發表展相適應,從而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高校后勤行政管理。
(三)高校產業化經營的后勤行政管理貢獻力不高
行政貢獻力指的是單位在相關行政管理方式上對單位綜合發展的貢獻力度。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產業化發展階段的高校發展中,后勤作為高校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必要部門,行政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該部門對學校貢獻的力度。當前我國高校后勤行政管理在管理力度上因受到歷史時期發展的影響,滯后于現階段先進的校園教育管理理念,產業化的高等教育要求其后勤應該實現產業化經營,實現經營發展中的競爭機制,這樣,行政貢獻力較低的后勤部門必然出現諸多問題。由此,后勤行政管理方面的貢獻力也不高。
三、解決后勤行政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革新后勤行政管理方式,實現現代化管理
從行政管理方式上實現革新,辯證地引進國外先進的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模式,實現制度上的革新。例如把原來的具有專制性質的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模式改變為具有服務性質的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模式,這樣將會更有利于現代化的高校后勤集團發展。
(二)引進先進管理人才,為高校后勤發展實現新突破
人才是實現管理的根本基石,無論是企業還是高校,沒有如源頭新水般的人才支流,就沒有成就企業或高校的長遠發展目標。引進先進的高級管理人才,為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注入新的血液。例如在高校后勤行政管理部門直接通過考試錄用具有管理能力的高校管理專業的高材生。這樣可以實現人才的不斷更新發展,實現高校后勤產業化發展新目標。
(三)不斷探索,推行產業化的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新模式
在變化中不斷探索新經驗,尋求最優的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發展目標。例如高校后勤行政管理通過可靠數據調查研究,實現行政能力方面的不斷提高,轉變行政管理方式,實現人性化行政管理發展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是在高校發展和后勤保障工作不力的前提下提出的。我國高校經過多年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后勤行政與高校后勤產業化發展之間的矛盾,但如果要從根本上沖破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障礙,就應該突破后勤運行機制障礙,從國外高校后勤運行機制及歷史經驗中汲取營養,不斷尋求新的發展目標,進行產權剝離,深入推進社會化進程。改革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機制,實現我國高校后勤產業化發展新目標。
本文作者:田璐 單位:四川大學錦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