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行政管理綜合論文
一、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
1、依法辦事,要求行政機關的國家公務員必須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內(nèi)容去辦,法律怎么規(guī)定的我們就怎么辦,行政管理活動本身就是執(zhí)行法律的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不顧法律規(guī)定,自以為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任何個人,任何組織和機關都不能享受法律規(guī)定以外的特權,。
2、按法律程序辦事,我國的法律對許多行政活動的程序都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同樣的事情程序不同結果就可能不同,按法律程序辦事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內(nèi)容。按法律程序辦事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按法律規(guī)定程序的順序辦事,二是不能缺少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
二、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我國行政管理實現(xiàn)的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制指導下的民主,是民主和集中相結合的制度。
1、在行政機關與權力機關的關系上,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有組織、領導和監(jiān)督的作用,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行政機關向產(chǎn)生它的權力機關負責和報告工作。行政機關執(zhí)行權力機關的決議,權力機關任命行政機關的領導人,權力機關有權改變和撤銷行政機關不適當?shù)貨Q議和命令,行政機關也有權向權力機關提出議案。
2、在上級行政機關和下級行政機關的關系上,下級必須服從上級,上級行政機關的決議和指示對下級行政機關具有約束力,下級行政機關必須遵守。上級行政機關有權撤銷下級行政機關不正確的決議和命令。同時也要求下級行政機關當好上級行政機關的參謀,對上級行政機關提出建議。
3、一切國家公務員都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規(guī),都必須服從行政機關的組織和領導,這就是個人服從組織。行政機關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對國家公務員進行獎懲,鼓勵公務員依法行政,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4、在行政政策方面要堅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少數(shù)人的意見可以保留,也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反映情況,但必須執(zhí)行行政機關作出的決策。
三、遵循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
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領導制度,是黨的組織原則和領導原則,各級行政組織的領導活動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這是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這個原則。
1、縣級行政組織必須實行集體領導,集體決定的東西任何個人無權更改,如需變動必須再次經(jīng)過集體決定。
2、領導班子成員必須完成個人分管的工作,并把工作的進展情況及時的和班子主要負責同志匯報,班子主要負責同志有權對工作進行督導和協(xié)調(diào)。
3、實行集體領導必須明確劃定個人工作所負的責任。任何借口集體領導而無人負責的現(xiàn)象都是不允許的,也是行政管理中最危險的東西,必須明確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個人在分管工作中的作用。
四、遵循人民群眾參與管理的原則
人民群眾參加行政管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特征。這一特征要求縣級行政管理必須以各種方式和具體措施保證和吸收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管理。
1、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參與行政管理。人民群眾參加縣級行政管理,主要是通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縣級行政機關是縣級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接受權力機關的領導和監(jiān)督,向權力機關匯報工作,因此縣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群眾參加縣級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2、通過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參加縣級行政管理,要保證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能夠經(jīng)常和行政機關保持聯(lián)系,向行政機關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并對縣級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的活動進行監(jiān)督和協(xié)助行政機關進行行政管理。
3、通過基層群眾自治來參與行政管理。通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參與行政管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的一大特征,在我國基層的許多行政管理都是通過群眾自治來實現(xiàn)的。
五、遵循各民族平等參與管理的原則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縣域都居住著許多不同的民族,一切民族,不論大小都是國家的主人,處于同等的地位。縣級行政管理一定要保證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權力。
1、在少數(shù)民族居住集中的地方建立民族自治機關,管理本民族內(nèi)部的各項事務。縣級以下可建立自治鄉(xiāng)(鎮(zhèn))和自治村。
2、各民族都享有同等的政治權力,少數(shù)民族的公民享有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有參加行政管理的權力。我國憲法規(guī)定在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行政機關的行政首長,實行區(qū)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
3、在行政管理中除了考慮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以外,要注意保證少數(shù)民族的特殊利益,照顧少數(shù)民族的特點和條件。
六、遵循服務人民群眾的原則
為人民服務是我國行政管理的最終目標,縣級行政管理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按群眾的意愿辦事。
1、縣級行政管理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一切行政管理都必須從這個目標出發(fā)。做到確立管理目標到行政決策都從人民的利益著想。
2、在行政管理的具體方法上,一定要考慮到群眾的承受能力,要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真心實意的做人民群眾的服務員。
七、遵循接受監(jiān)督的原則
縣級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接受上級行政機關和行政領導的監(jiān)督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一個基本原則。
1、接受上級行政機關和行政領導的監(jiān)督
第一要主動向上級行政機關和上級行政領導匯報工作,聽取他們的意見,及時修正行政管理的方案和對策。第二對上級行政機關和上級行政領導的檢查,要講實情,說真話,不要專揀領導愛聽的話說,更不能隱瞞真相欺騙領導,對領導的指示要認真辦理。
2、接受人民群眾監(jiān)督的原則
第一人民群眾可以通過人大代表和各種群團組織向行政機關反映,行政機關對人大代表的議案和群眾團體的意見應當認真辦理。第二認真完善縣級信訪工作,不要把群眾信訪當成是群眾滋事。信訪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特征,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群眾,接受群眾監(jiān)督的一個重要渠道。群眾向政府反映情況和意愿是群眾對政府的信任,行政機關對待群眾的上訪應該是有訪必接,并應在法定的時間內(nèi)做出答復。第三行政領導要經(jīng)常深入基層,到群眾中去,聽取群眾的意見,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
總之,縣級政府的行政管理必須依法管理,國家憲法和法律對縣級政府行政管理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這是縣級政府行政管理不可逾越的一個原則。縣級行政管理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政府行政管理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本文作者:王中平 單位:中共德惠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