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行政管理綜合論文
一、我國高校當前現況與問題
1.管理運行。與事業單位相類似的管理運行方式,機構設置龐雜,職責過于細化,工作流程繁瑣復雜,工作人員人浮于事。例如設立黨政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黨委統戰部、紀委監察處、審計處、學生處、團委、工會、教務處、招生就業處、人事處、計財處、發展規劃處、國有資產管理處、保衛處、離退休職工工作處、基建處、檔案館、體育部、人文社科部、高教研究所、后勤管理中心等教育職能外的部門,有的“特色”高校還設立武裝部、機關總支、選培辦、科技處、保密辦、軍工辦等額外職能部門,所占比例大于各學院教研教師總體,非教學人員在高校中數量眾多,在行政管理上占絕對支配地位,反而和學生距離最近的課程教師在體系中沒有發言權,只能被動跟著走。
2.概念混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歸屬一直是許多行政人員困惑的問題,高校運行機制更像政府職能部門,其中官本位思想不曾動搖,地位穩固,如同經濟機制中的金本位,雖幾起幾伏,喊過響亮的變革口號卻始終不得付諸實踐。行政管理職員動輒副廳級、廳級,享有住房工資各方面高等級待遇,而辛勤奮斗在教育傳播的教師,同樣是教授卻待遇相差甚遠,官本位思想替代了教學主體思想,認識和概念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中混淆。為了在更名、博士點審批、項目審查申報等問題上爭取先行一步或者競爭中占據優勢,社會不正當手段也被高校應用。高校是學術和科研氛圍濃厚的地方,本應該相對關系簡單,給師生提供一片潔凈的研究空間,而對此觀念的錯誤理解,一味追求學校的做大做強,套用企業競爭模式,盲目追求綜合性提升,忽略了學科能力和師資力量分配的本身,值得高校深深地思索。
二、高校行政管理創新可能性
1.經驗積累。政治體制改革已經持續了20年,市場經濟越來越多地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盡管腳步緩慢,但仍舊看到了與20年前對比飛躍的進展,公務員面向社會招聘,使得公務員素質整體提高,在教育行政部門中越來越多對教育體制了解的人員被任用,為教育行政管理的創新提供了后備人才和有力條件。
2.信息化進程。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來源更為廣泛,高校學生處在網絡時代的前沿,學習資源豐富,新鮮資訊盡收眼底,信息服務也成為了市場的信號,無論行政管理者還是任教教師、高校學生都能在其中了解各種高校的情況,在各高校網,論壇,貼吧以及社交類網站中都能了解到高校師資力量、教育水平、人文環境、校園環境、學習風氣等,信息的透明化也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眼睛,在監督中促進發展。
3.社會觀念。社會普遍層次水平的提高使不在教育體系內的廣大社會群眾不再對于教育一無所知,越來越多的家長從小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教育不單單由學校承擔全部,很多高素質的家長為高校中的孩子出謀劃策,群眾的方向是最精確的社會方向,這為高校中的行政管理人員減輕了很大的負擔,也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借鑒。
三、中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創新方向
1.國際導向。我國高校數量眾多,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知名高校卻數量少得可憐。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與IDP教育集團發布的2013最新世界大學排名中,進入前100排名的中國高校依舊只有北大(排名46)和清華(排名54),大部分由歐美高校獨攬,在中國全面與國際接軌的進程中,如何在高校教育方面迎接世界的挑戰還需要走漫長的道路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教育體制上使高等教育行政系統成為職權結合的實體,從未來發展方向展望到教育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布局,再到教學質量管理監督,職能具體化、實權化,在國際風向標的導向下也能走出黨政化的道路,在國際高校的分布格局中為中國教育贏得更多的份額。
2.行政機制。就高校內部而言,職工代表大會是廣大教師集體發表看法、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平臺,能最廣泛地聽取教學反饋的聲音。充分參與高校的管理運行是去除行政管理中官本位的有效措施。
3.高校自主權。政府權力下放是新行政管理所倡導的思想,將自主權授予基本單位在高校行政管理中體現為越來越多的自主改善由高校制定與執行,不直接受控于政府政策,政府起幫助和監督作用,高校自主權力的擴大無疑將為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改革帶來新的契機。
4.行政道德。德和能一直在教育中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高等教育中也不例外。在西方觀念的沖擊下,更應該加強德育在行政管理中的所占份額,高校行政管理理念強化,以德行政,以德促政,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立一個風向標,指引著前進的方向,不忘道德教育之根本。教育立國,教育為本,教育就是祖國的未來,高校作為人才培養與輸出基地,要始終站在教育業的前沿。作為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為教育結構的合理性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我們的不懈努力終將換來高等教育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文作者:殷楚賢 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