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健康教育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治療方法
小組成員需要充分考慮癲癇患兒的年齡以及患兒家長的文化程度、職業特點以及對癲癇疾病的原有認識,進而確定教育的方案和具體的實施辦法。根據家長各自情況的不同采用了電話回訪的形式進行教育:小組成員在癲癇患兒出院1年左右,開始進行每月1次的定期回訪,時間由小組成員自行掌控,具體要了解的內容包括癲癇患兒的目前的病情、服用藥物的情況,根據具體的情況對家長進行相關的指導,并且做好詳細的記錄。若在回訪的過程中,若癲癇患兒出現病情反復,需要指導家長及時帶癲癇患兒到醫院進行檢查和復診。此外,延續性健康教育小組的成員設立了一部咨詢電話,負責接聽該電話的人員由小組成員組成,采取輪流值班的方式,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咨詢時間為工作日的下午3~5點,通過這部咨詢電話,家長及時地與醫護人員進行了溝通交流,小組成員對癲癇患兒家長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及時的解答與指導。最后,小組成員還以集體授課的方式向癲癇患兒的家長傳授了癲癇疾病的相關知識和護理常識,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解決家長遇到的實際困難,時間為星期日上午9點。
1.2護理方法
①延續性健康教育的小組成員應當做好患兒家長的心理護理,癲癇疾病的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兒的智力及生長發育,在臨床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患兒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因為癲癇而導致癡呆,其心理狀況較為復雜,對孩子患有癲癇存在恐懼感,對孩子的康復也缺乏信心。所以,在對家長進行回訪或者宣教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應當根據家長實際的文化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分別進行交談,從而讓心理護理貫穿始終。②加強家長對癲癇疾病的認識同樣是小組成員的責任,有很多癲癇患兒得不到及時和正確的治療,主要是因為患兒的家長認為癲癇病是難以啟齒的疾病,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歧視,所以從來不對他人講起,根據這種現狀,我們必須積極地對家長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耐心地為每一個癲癇患兒的家長講解癲癇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以及治療中和治愈后的注意事項,進而讓家長能夠對此疾病進行全面的了解,轉變傳統的固有觀念,患兒家長知道依靠現有的醫療技術,癲癇完全可以治愈,只要堅持治療,孩子就能夠恢復健康。③醫護人員需要加強用藥指導,前面已經提到,癲癇是小兒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必須堅持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因此,醫護人員必須要對家長進行用藥指導,具體實施方法如下:醫護人員可以建議家長制作登記表,此表應當詳細記錄服用藥物的名稱、劑量、服藥時間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以便醫生能夠全面掌握癲癇患兒的治療情況,同時要告知家長,癲癇患兒的體內必須保持穩定的藥物濃度才能對癲癇的發作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一定要讓家長充分的認識到正確服用藥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切忌不遵醫囑擅自停藥換藥,而且要讓家長認識到每一類藥物的副作用,權衡利弊,定期帶患兒到醫院進行檢查身體其他器官的狀況。④要對家長進行癲癇發作的急救指導,患兒在癲癇發作時,必須將患兒平臥,不需要墊枕頭,頭偏向一側,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用毛巾包裹勺子置于患兒上下牙齒間,防止咬傷。⑤在護理過程中應當注重安全防范護理,觀察患兒情緒是否愉快,情緒是否穩定。保證幼兒在安全范圍之內,避免其進行危險性的活動,如登高、游泳等。對患兒的活動時間進行調節,避免其過度興奮以及疲勞,醫生通過指導學校以及病兒對癲癇的常識性認識,從而防止各種誘發因素的發生。患兒家長應該了解癲癇發作時的前驅癥狀或表現,叮囑患兒出現前驅癥狀時,應立即下蹲或平臥,大聲呼叫,防止摔傷。當患兒癲癇發作時,患兒家長應立即解開衣領,使其去枕平臥,將頭偏向一側,清除其口腔分泌物,使其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或窒息。并在其上下牙齒之間,放置牙墊等物品防止咬傷舌頭。對于連續抽搐的患兒不可強行按壓肢體以免引起骨折。
1.4統計學分析
首先進行數據分析,選用的軟件為SPSS17.0。其次采用假設檢驗方法即卡方檢驗進行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再次應用Studentt檢測方法進行計量資料的對比應用。最后檢測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數據之間存在差異性,說明其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癲癇患兒入院和出院以后,家長對于癲癇疾病知識的了解具有明顯的提高,健康教育前后患兒服藥的依從性以及復發的情況出現了明顯的改善,患兒不遵醫囑用藥有原來的40.3%降低到了3.2%,且復發頻率明顯降低。根據統計學分析P均<0.05。在健康教育前,進行知識和行為調查,發現患兒病情穩定人數為10例(23.8%),在健康教育后,進行知識和行為調查,發現患兒病情穩定人數為34例(80.95%),干預前后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
3討論
癲癇疾病病程長、復發率高,需要長期的規律用藥,因此,開展延續性健康教育,通過回訪和宣講的方式能夠促使癲癇患兒出院以后得到科學的康復護理,通過這種模式,家長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癲癇的相關知識,恢復了治療信心,提高了患兒的生活質量。家長應該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提高患兒服藥知識,使患兒接受長期治療,并定時帶患兒到醫院復診。在患兒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應該與醫生進行病情的探討,對其相關知識以及行為支持進行干預前以及干預后的比較。
本文作者:王英姿 單位: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兒童重癥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