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教育論文
1山村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
1.1村小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提升速度慢
村小教師除了因自身消極情緒影響教育教學技能的提升速度外,還因客觀因素制約他們提升教育教學技能。村小的教育教學基礎設施薄弱,師資力量不足,硬件差,軟件也差,導致村小教師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難以開展起像樣的教研活動。同時山村教師獲得的技能培訓機會也較少。
1.2學生情況不容樂觀
民族地區山村學生多數都是少數民族,擁有著本民族的語言。而山村教師大多數卻是漢族。每年招收的學生大部分都不會說也聽不懂漢語,這樣一來對教師實施教育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就筆者所在學校為例,一、二、三年級的學生漢語水平有限,教師在為他們上課時往往一個簡單的知識點需要反復的講解,而反饋給教師的信息卻是大多數的學生仍然沒懂。教師不能與學生進行溝通,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生機和活力。學生成績太差嚴重地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產生了悲觀心理和厭學情緒,甚至因此而輟學。
2山村家庭教育缺失
2.1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
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與家長沒有關系。由于家長不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在家不復習鞏固也不預習,甚至連每天的家庭作業都不能保質保量完成。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惡劣的學習習慣。
2.2家長思想觀念陳舊
重男輕女的思想讓一個貧窮家庭更加得貧窮,有的家庭生育孩子的數量多達7個,最少的也有2個。除此外,大多數的家長認為讀書沒多少用處,他們送孩子讀書的初衷就是為了應付相關政策或是因為孩子太小在家不能務農,在外不能打工,送到學校有教師照看又有一定的待遇,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可以回家務農或外出打工了。
3山村社會教育缺失
山村人們遠離城市,地域封閉,人們使用單一的民族語言進行交流,使得學生的漢語學習更加困難。唯一能與外界接觸的方式就是看電視,而電視中的節目有好有壞,學生從中獲得的知識難以保證質量。山村經濟落后、文化水平偏低,他們對教育功能的間接性、遲效性和潛在性,對知識蘊涵的增值價值缺乏足夠的認識。讀書無用論在整個山村盛行,對未成年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加快了學生的輟學。科學意識、法律意識、衛生意識淡薄。人們不學科學不懂科學,崇尚迷信。不但成人搞迷信活動,還要拉著學生也參加迷信活動。甚至有學生因此請假、曠課、遲到、早退。山村中時常有人因不懂法而犯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山村衛生條件極差,大多數的村民連最基本的衛生意識也沒有,使得學生們養成了惡劣的衛生習慣。
4山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協調
在山村教育中,本應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協調一致教育學生的,但現在看來只有學校教育在盡量的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不但沒有起到教育的積極作用,反而起到的是教育的消極作用。使得學校教育的成果遭到了破壞,山村教育也面臨著“5+2=0”的窘境。
5少數民族地區山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對策
5.1更新教育觀念,完善教育體制
科技興國,教育為本。地區教育一味地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山村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一個地區的生源80%來自村小,而村小沒有良好的基礎教育,怎么可能提高地區的升學率。因此應重視山村的基礎教育,完善教育體制。首先,合理分配師資力量,為村小補充足夠的教師資源,明確村小教師的分工并相互配合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其次,制定更人性化的、合理化的、科學化的教師調動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最后,科學運用激勵手段,使激勵手段發揮其真正的作用。三者的實施并不矛盾,只要將三者科學地結合起來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相關部門在分配新進教師時有機地將主動申請原則、離家近原則、女士優先原則、最低服務年限原則結合起來,新進教師變被動分配為主動選擇。與此同時,將村小執教經歷規定為評優、評職稱的硬性條件之一。開出一些合理的條件鼓勵優秀教師到村小執教,加強教師的交流與合作,讓山村教師和城市教師的業務水平、教育教學理念在一個層面上發展,讓學生受益,讓年輕教師受益。加大宣傳力度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把能到村小執教看成是一種榮譽,一種時尚,一種能力的體現。把以往“我怕去”的觀念轉變成現在“我渴望去”的觀念。
5.2加強山村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
首先,提高教師素質,保證教育質量。加大對現有山村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強師德建設,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同時采取滾動輪訓的辦法,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素質。其次,提高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切實提高山村教師的待遇,讓山村教師安心農村教育。
5.3齊心協力,鞏固普九成果
加大宣傳力度,讓教育的重要性進入到群眾的腦中、心中、行動中,讓群眾真正意義上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同時,加大對山村的扶持力度,從根本上改變山村貧窮落后的面貌。讓山村家庭教育和山村社會教育能夠發揮它們在山村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并且能夠讓山村學校教育與兩者協調統一起來。
總之,要想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山村學生的素質,讓他們全面健康的成長,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各負其責又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只有長期地研討、宣傳讓家長、學校、社會達成共識——為了孩子,我們要打破少數民族地區山村教育現狀,使山村教育合理的,科學的發展。
本文作者:趙飛 單位:瀘定縣得妥鄉得妥中心小學